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透视考研市场:生意日渐火爆 管理亟待规范
作者:中国青年…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5-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南路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街道,其长约100米,宽不到10米,却有个响当当的名字--考研一条街。街道入口处有一个圆柱,糊满各类考研辅导班的广告。

  这条小街是考研辅导市场日渐火爆的见证。近年来,考研的队伍急剧壮大,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名人数达46万,如果平均每人为考研花费1000元,那么总计就将近5亿元,考研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利润空间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要进入考研辅
导市场分“一杯羹”,于是,考研辅导班遍地开花。

  而由此带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群雄逐鹿”免不了一场混战,一些辅导学校为了抢占市场、牟取利润,甚至用上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在北京高校集中的海淀区,考研辅导班的小广告一年到头都是铺天盖地,贴满大街小巷。“考试通过率居同类辅导班之首”、“××所讲授的课程难度系数与历年真题相差无几”、“其所编写的书籍命中率经反复核实理科为98分,文科为93分”……如此宣传用语极具诱惑力和煽动性,不少考生为之心动,可开课之后常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北京物资学院一位男同学今年报名参加了一个辅导学校的政治辅导班,结果大失所望,17天的课只上了一半。

  对此,教育部考试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曾经说过,“命中率”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它的对象是试题内容,还是其所涉及的范围?清华大学数学系刘坤林教授认为,所培训学员的通过率、录取率很难统计,目前没有什么有效途径进行检测。

  抢学生的现象在考研市场也开始出现,今年在武汉某高校门口,就发生了考研辅导班上街强行“拉客”的事件。

  为了争夺生源,个别辅导学校之间甚至发生了“大打出手”的恶性事件。不久前,在一省会城市,某考研辅导班请来的一位名师在上课时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打伤,此后,该辅导班在这个城市的竞争对手又被不明身份的人砸了。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竞争的结果应该是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辅导价格。任何产品要想在竞争中站住脚,必须要维护自己在市场和消费者中的形象和声誉,那有些考研辅导班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呢?

  一位长期从事考研辅导的业内人士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对考研辅导市场缺乏有力、有效的监管,特别是对办学者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相当多的考研辅导班是借牌子上课,也就是说借用其他培训学校的办学许可证办班,这位人士说:“如果你去看一些考研班的办学许可证,就会发现上面的学校名称和考研班的名字根本就不一样。”既然是借牌上课,也就无所谓砸不砸牌子。

  其次,考研辅导市场现在是“明星制”,考生只认名师,买名师的书,上名师的课,而对学校的名称和声誉并不是十分注重。而名师又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四年”,因此一些考研辅导班的精力就用在请名师、包装名师、推名师上,只要打出名师主讲的广告,就不怕没有生源。

  这位人士指出,“明星制”有利有弊。辅导老师要想在这个市场上闯出名堂,必须要使出真功夫,认真备课,认真钻研,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考研辅导的水平。但是,过分强调名师对教师、学生以及市场都没有好处。老师“为名所累”,在辅导授课期间非常疲惫,这样授课质量自然无法保证,学生难免觉得钱花得不值;考研辅导市场都是围着名师转,办学主体自身的品牌无足轻重,市场竞争就很难有序,很难做到优胜劣汰。(李纬娜 那春风 黄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