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考研六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6-2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北京大学法律系王鑫海 在检讨之前,先说一说我的考研史:1990年9月考入扬州大
学农学院读园艺专业本科,入学不久即制定了第一个考研计划,但未实施;1993年5月再
次计划考研,结果弃考;1994年6月本科毕业;1995年首次正式考研失败;1996年再战再
败;1997年三考成功,进入北大法律系攻读环境法学硕士学位。
  失误一:笨鸟不先飞。我非天才,属笨鸟一族,按古训理应“先飞”才能“早入林
”,然而我却飞晚了。1990年上大一时我曾雄心勃勃有过一个征服北大的计划,可被一
些杂事东拉西拽没有付诸行动。
  一转眼就到了大三之末,重树旧志,侦察了一下“敌情”,心凉了半截:一切都已
太晚了!如果在大一、大二时动手该有多好。
  失误二:一犬追两兔。由于对考研信心不足,我捞了一根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学士学
位的“救命稻草”,美其名曰“两手准备”。谁料这样做使自己精力分散,两者都不能
全身心投入。1994年4月初在我备考第二学士学位时,一位也是大四才临阵磨枪的同学来
信说他考研成功了。我一下子落入深深地自责之中,痛恨自己为什么不一心一意考研,
至少也该进一下考场——自古没有场外的举人。处在这种心情之中,又无心恋战第二学
士了,最后以4分之差被法大拒之门外。
  失误三:在乎别人怎么说。1995年考研前,因为我刚参加工作,一心想在单位树立
一个“好形象”,平时总是勤勤恳恳,早到迟走,只在考前休了十几天假,而且在此前
后加班加点补上。结果呢,考研受到牵制,在某些领导看来却还是“不务正业,忙于考
研影响工作”,并且不准再考。我不得已辞职,闹了个考研工作两头不顺心。其实正确
的态度应该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失误四:阴沟里翻船。这是1995年考研失利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考前我认为自己是跨专业考法律的,主要精力应集中在专业课上,而外语呢,早就
过了大学英语六级,凭那点底子捞个及格应是小菜一碟。
  在此指导思想下,我半年没碰外语,结果只考了43分,总分是312分,当年教委录取
线是315分,如果英语考好是很有希望考上的。
  失误五:省了不该省的钱。1996年准备考研时,由于我已辞职,没有收入,又不忍
心过分加重家里的负担,花钱尽量节约。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了身体健康,降低了学习
效率。考场在一百公里外的地市,为了省钱,考前一天才动身赴考,拖着一大包行李和
书挤公共汽车,步行摸到考点,累得不轻,直接影响了临场发挥。因此我建议:该花的
钱还得花,一定要保证吃好住好。
  失误六:患得患失。这是1996年考研失利的另一原因。考前几个月总是担心考不上
,怀疑自己辞职考研这步棋是不是走错了。晚上常常失眠,白天无精打采,结果怕什么
来什么,又因一步之差名落孙山。
  1996年秋准备第二年考研时,我又开始犯这一错误。整整一个月我寝食不安,体重
下降了十多斤。1996年11月9日,也就是全国考研报名的前一天晚上10点左右,我所在的
长江口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感强烈的地震。在地震带来的慌乱恐惧之中,我体验了生死轮
回,原先折磨我的那些忧虑都显得那么渺小、不值一哂。当一夜未眠的我看到太阳从地
平线上升起时,心中终于打定了主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努力了,即使失败
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卸却了精神枷锁后,我信心百倍,决心全力以赴奋力一搏。在其后三个月中,我保
持了较高的学习效率,胃口也特好,吃掉了五条羊腿三箱红富士一筐鸡蛋。在考场里,
面色红润肥头胖耳的我气定神闲发挥正常,终于迎来了成功。
  亲爱的考友,凡事有得必有失,当“邪魔歪道”干扰你考研的时候,你一定要尽早
果断决策,记住但丁的那句名言:“Here you must give up all distrust,Here all
cowardice must end。”(“这里必须摈弃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