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考研政治2009年邓论试题特点深度分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2008-10-06    考研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7 22:22:43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在考研政治中,《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邓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它所占的分值是比较高的,仅次于哲学。从2003年文理合卷以来,它在试卷中的分值一直保持在20分左右:2003年22分;2004年20分;2005年20分;2006年21分;2007年19分;2008年20分。我的看法是:只有《邓论》拿高分,政治才有可能拿高分。

但是,对这门课,不少考生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总是以为比较熟悉,内容常常能在各种媒体上见到听到,自以为都知道了,往往重视不够。我这里想从考试的角度,对《邓论》试题中的大题(包括原来的论述题、材料题和2003年后的分析题)作些分析,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这门课的重视,不要掉以轻心。

《邓论》大题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归纳,我这里主要讲四条。

第一,试题看似不难,实则不易。

《邓论》的题目与哲学、政治经济学甚至毛泽东思想概论的题目不同的地方在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甚至毛泽东思想概论,题目尽管非常灵活,但答案却是相当规范的,主要的内容在教材里是找得到的,而且答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很少引起异义。而《邓论》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题目,往往题目规范(这里主要指题目指向明确),但答案相当灵活。

下面我以2005年哲学与《邓论》的分析题为例作个比较。2005年哲学分析题讲的是一次大型科普展中的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要求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这道题目灵活极了,但它的参考答案十分规范:(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再看2005年的《邓论》题:题干是一个图表,反映的是1989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演变状况。要求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2)当前为了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原因是什么?任何一本教材或参考书都没有完整的答案,就要靠自己归纳。题目看起来不难,指向明确,可是要把答案说全面、说准确,并非轻而易举。

其它年份的题目大体也是这种情况。答案灵活,考生回答起来就难以作到全面、准确。这就是一些考生从考场出来自我感觉不错,但分数出来后却觉得没有预想的那么高的主要原因所在。

第二,与现实联系最密切。政治课各门学科考试题目都要联系实际,但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要数《邓论》。从1997年到2008年这12年,《邓论》(包括原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了17道大题,其中直接考理论观点的,只有2道题(这两道题也与现实有些联系,但主要是考理论观点),其它15道题都是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的。这15道题目出题的角度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及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如:如何分析收入差距有所扩大(2002年文理题);怎样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1999年文科),怎么认识经济高速增长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2005年);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原因、调整措施、方针(1998年理科);“八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特点,面临的矛盾、实现“九五”目标的主要途径(1997年文科);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我国的差距、应采取的战略(1999年理科);说明我国1997年前后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以及调控目标,说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经济运行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这一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目标(2000年文科)。

二是阐述中央提出的战略、方针、政策、任务、目标的依据、重大意义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或对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依据、意义和应处理的关系(2001年文理);“九五”期间确定的农业和农村的重点任务的依据和重要意义(1997年理科);征收土地使用费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1998年文科);为什么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如何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2008年)等等。

与现实联系最密切,从复习的角度讲,内容就比较多;从考试的角度讲,答案就比较活,难度增大。

第三,大题主要集中在《邓论》第五章和第六章。这在前面已作介绍,不再重复。

第四,《邓论》的选择题,近八年除了考查第五章和第六章有关知识点的少数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外,涉及其它章节知识点的题目大多数难度不大。估计2009年仍将如此。

最后,我要强调,《邓论》虽然不是很容易,但只要思想重视,学习方法得当,《邓论》是最有可能拿高分的。历年来《邓论》的平均分是比较高的(或者说难度系数是比较低的)。2003年以来,其难度系数为:2003年0.635(最低);2004年,0.643(最低);2005年0.671(最低)。所以,大家又要充满信心,争取《邓论》拿高分,为政治拿高分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