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09年考研政治考前必背重点20题之8:建设创新型国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文都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9 21:43:49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重点题8:建设创新型国家

联系今年的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事件,谈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考点背景透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006年6月5日,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中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命题和任务。去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专门讲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也是考研政治的重点之一。

【相关资料精粹】

相关材料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哲学启示

1.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事物有多种运动变化;
(2)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
(3)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经历起伏曲折的道路。

2.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

(1)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体现着发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要求用过程论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和发展的。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2)过程论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过程论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认识问题。要把一切事物都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具体的考察,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

②过程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事物和对象在发展,人的实践在发展,实践的各种条件在变化。所以我们的认识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3.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趋势

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

(1)新生事物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是适应了未来的发展条件应运而生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旧事物则相反。

(2)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说,新事物之所以成为新事物,正是因其新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历史条件。

(3)新生事物反映着社会进步的要求。就社会领域而言,新事物是社会中先进阶级、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所以,新事物在内容上比旧事物更丰富,在形态上比旧事物更高级,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关材料二:创新型国家的涵义和意义

1.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创新的重要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3.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相关材料三:建设创新型国家任务的提出

1.建设创新型国家任务的提出

(1)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2)2006年1月9日,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明确任务,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在会议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讲话《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指出:“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任务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关材料四:十七大报告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论述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相关材料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创新的基本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加强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3.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做好的几项工作

(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3)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5)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4.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

2006年6月5日,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在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第一,要完善培养体系;
第二,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第三,要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
第四,要进行开放式培养;
第五,要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

【命题视角点拨】

胡锦涛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对江泽民创新理论的发展和深化,这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本知识的考查,可以通过对创新基本理论的有关问题来进行。考生不仅需要了解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更要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和详尽的掌握。除此之外,考生在论述创新的意义时,最好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