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教育时评:究竟该咋看研究生争当"猪肉佬"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百灵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19 14:39:09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1500研究生争抢30席“猪肉佬”征聘结果正式出炉,在57名进入第四轮面试的研究生中,9人中途主动放弃,剩下48人最后有35人收到签约通知。昨晚,33人与天地食品集团签下确认书,信息时报一直关注的中大企管硕士生王冬名列其中。

(《信息时报》12月5日)

在经历了自我介绍,舌战群儒,一对一面谈,卖肉三天数关考验之后,33名研究生最终获得签约的机会。当年曾经轰动一时的北大才子卖猪肉的事件如今演变成为企业与人才之间的考核与被考核的特殊而敏感的关系,实在引人深思。

卖猪肉,高学历人才时代?

如今,获得聘用机会的研究生们可以开始自己年薪8-10万元的高新工作了,但是这背后隐藏的玄机又有多少人知道。从相关报道上来看,众多应聘的研究生均身出“名门”,譬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等,据称还有不少海归人士。

这现象不能不引发人们对教育的思考。在寻常人的眼里,研究生与卖猪肉搭配起来,始终让人无法接受。试想多少农村子弟从小学一直煎熬到大学毕业,为求的就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今卖猪肉也需要高学历的时代来临了,带来的不是求学的欲望,而是对教育的恐慌。

从小学至研究生毕业,期间的教育资金投入不仅仅是家庭的物质负担,更是很多人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文凭固然重要,倘若研习进修二十余载,不能如偿所愿的选择自己合适的工作而是被逼就范儿,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这样并不等价的教育投入相信会让更多的人三思。

卖猪肉,人才开始大掉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规律。进入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虽然说是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高学历的人才。人才的本质,并非高学历才能衡量,也并非高等学府才能早就。相反,高学历,高等学府并不代表的都是人才。这一理论关系往往清楚,明白,却仍旧被守旧的思想压制。

破格录用提倡了很多年,但是发展到如今这时代,依旧不能很好的体现在工作招聘上。那么过多重复的被定义的人才群涌而上,争夺寥寥可数的职位席别,这个时候人才便不再是人才。那么所谓的人才在失去了舞台之后,自我价值也失去了发挥的机会,另辟蹊径不得不成为人才们的第二条备选道路。

人才失去了舞台,价值的体现也会大大折扣。那么卖猪肉又当如何呢。笔者认为,研究生卖猪肉一事理解为该食品公司借助了新闻媒体的传播平台的自我炒作更加符合逻辑。当然,也不能不说这是该公司企业经营思路与强化公司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之举。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国内更多厂商的关门倒闭,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即将进入白炽化阶段,企业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是获得了挑选人才的广阔空间,实际上对于人才的选择同样也失去了一个市场心理航标,众多人才的蜂拥而上会让用人单位目不暇接,而没有用人计划甚至需要裁员的公司亦处于一种盲目,观望的状态。

不管是高学历人才时代的到来,还是人才开始掉价,人才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必须遵循时代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其它就是市场容量。人才与市场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人才的进化也是相对的,我们期待着春天的到来,或许人才的春天也就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