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经典病理学--常见肿瘤笔记(第六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4 21:13:2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第六节生殖系统肿瘤


一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of breast)为青年妇女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 多数为单发,有时亦可多发,偶见双侧乳腺同时发生。一般认为本病是由乳腺组织对雌性激素分泌过高的反应,使局部组织增生而形成。
本瘤可发生于乳腺组织任何部位,但常见于乳腺外象限。瘤体大小不等,大者直径可超过10cm,称巨纤维腺瘤。肿瘤常有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质地坚硬,切面灰白或灰红色,大多可见到散在的微小裂隙。镜下,包膜为薄层纤维组织,瘤实体为增生的纤维组织与腺组织两种成分。本瘤生长缓慢,极少发生癌变。附:乳腺结构不良
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 dysplasia)又名乳腺组织增生或称乳腺病等,名称繁多。为40岁以上妇女常见的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乳腺疾病。一般认为其发病与卵巢内分泌失调有关。绝经后发病率下降,青春期前少见。
病理形态学一般分为腺病和囊性增生(或称囊肿病)。①腺病:以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具体表现为小叶内腺泡及导管增多,小叶体积扩大,数目增多,但小叶境界清楚。后期由于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腺泡可受压而萎缩。③囊性增生:主要表现是乳腺导管扩张,囊肿形成,扩张的导管和囊肿上皮呈瘤样增生,有些囊肿上皮呈大汗腺化生。囊肿及导管内的上皮如呈异型增生时,应视为癌前病变,少数可发生癌变,需随访观察,定期检查。
二、乳腺癌
乳腺癌(carcinoma of the breast)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 20岁以前的妇女很少发生。
【病因】乳腺癌的发生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病毒因素早已证实乳腺癌小鼠的“乳汁因子”即致癌病毒。在人类乳腺癌和乳汁中,也发现类似小鼠乳腺癌的病毒颗粒。但与乳腺癌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证实。
2、内分泌因素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证明,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患乳腺囊性憎生的患者,乳腺癌发生率比一般人高,因此病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偏高。已知的雌素能引起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是通过雌激素和靶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结合所致。故对雌激素受体阳性(免疫组化检测)的乳腺癌患者施行卵巢切除术,可预防乳腺癌复发。
3、遗传因素据统计,有乳癌家族史妇女的乳腺癌发生率比无家族史者高2~3倍,发生年龄也较早,说明遗传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病理变化】大体,乳腺癌以单侧多见,偶为双侧。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肿瘤大小不一,质地一般较硬,与周围界限不清,活动度小。如癌肿侵及乳头附近伴有多量纤维组织增生时,由于纤维组织收缩,可导致乳头下陷。如癌组织阻塞真皮内淋巴管,可导致皮肤水肿,而毛囊、汗腺处皮肤相对下陷,故局部皮肤呈橘皮样外观。切面癌组织呈灰白色,可有出血或坏死,晚期可穿破皮肤,形成溃疡。镜下,乳腺癌形态结构复杂,其组织学分型各家意见不一致,按肿瘤的起源及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1、导管内癌多见,其特点是癌组织位于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属导管原位癌或非浸润性导管癌。
2、 浸润性导管癌当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导管基底膜进入间质,即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常见为低分化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排列呈不规则实性条索或团块状,多无明显的腺样结构。
3、小叶场少见,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生于乳腺小叶。包括小叶原位癌和浸润性小叶癌。
4、派杰氏病(Pagets disease)由乳头的大导管上皮发生,癌组织沿大导管浸润,累及乳头部皮肤,使乳头出现轻度糜烂和渗液结痂,皮肤增厚粗糙,呈湿疹样改变,故又名湿疹样厄。为少见类型。发病年龄较大,如能早期治疗,预后尚好
【扩散】
1、 直接蔓延癌细胞沿乳腺导管蔓延、累及相应的腺泡,并沿腺泡及乳腺导管周围或神经周围间隙扩散,发展为浸润癌。随癌组织不断扩大,进一步可侵犯胸大肌,甚至胸壁。
2、淋巴道转移乳腺的淋巴管很丰富,淋巴道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最早常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晚期可转移到锁骨、内乳动脉旁及纵隔淋巴结。偶尔可转移到对侧腋窝淋巴结。
3、血道转移晚期乳腺癌可经血道转移至远处器官或组织,主要见于肺、肝、骨骼等处。
【病理与临床联系】乳腺癌早期,临床上为无痛性肿块,常偶然自我发现或在体检时发现,检查时肿块与皮肤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推动,易误诊为良性病变。故对乳内肿块和乳头溢液的病人,应高度警惕,进一步检查确诊。导管内癌虽然属于浸润前期,但有不少病例在发现浸润癌灶前,已有淋巴结转移。因此,对于导管内癌应力争尽早发现,尽快处理。
乳腺派杰氏病(湿疹样癌)临床上常为乳头及周围皮肤红肿,痒、痛、脱屑、糜烂,呈湿疹样改变,不能轻率地当作湿疹或皮炎治疗,应首先考虑活检,以免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