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12年考研政治之近现代史重点难点(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考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17 11:31:43  文章录入:谢文悦  责任编辑:huanying33

马原重难点总结之侵略与抗争史、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

  一、六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法战争:1883—1885 年,签订《中法新约》。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①1931—1937 年,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

  ②1937—1945 年,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涉及香港问题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 万银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 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 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及其失败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1841 年5 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1851 年到1864 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3)1899 至1900 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4)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禁烟运动:1839 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英勇牺牲。

  (3)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林永升以身殉国。

  (4)1937 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5)1937 年9 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6)1938 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7)1940 年8 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

  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反侵略斗争及其失败

  从1840 年至1919 年的80 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其原因有: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

  一、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的探索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太平天国的

  “热点问题”)

  2.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根本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目标(口号):自强、求富。

  ⑤洋务事业:兴办近代企业(创办军事工业——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福州船政局;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⑧历史作用:客观上为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⑥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改善了社会风习。

  ⑦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企图通过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辛亥革命的“热点问题”)

  5.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④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⑤开始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⑥五四之前意义:第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二,它在社会上掀起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从而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第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⑦五四之前的局限:没有思想武器,只有民主主义;没有革命实践,只有宣传呐喊;没有全面批判,只有绝对片面。

  ⑧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第一,民主与科学的内涵(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第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最后,天津考研网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