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银行招聘更注重人脉资源 考研等于被动延迟就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20 16:10:48  文章录入:huanying33  责任编辑:huanying33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凭关系或“拼爹”的现象确实有,但不是普遍的,毕竟大多数毕业生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

  门槛:招聘单位注重人脉资源

  大学毕业生就业时,除了遭遇“红黄绿牌”之外,还因为很多用人单位有自己的招聘目标。尤其是营销或公关方面的工作,用人单位看学历有时仅仅是敷衍,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毕业生的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上。

  王子栋(化名),23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应届毕业生,老家锦州农村。从年初他就向多家银行投放了简历,但除了参加了几次面试外,至今没有接到一家offer。

  “到银行工作一直是我的首选,但现在可能要重新选择了。”面对记者的采访,王子栋显得有些沮丧。他一直关注各家银行的招聘信息,无论是面试还是笔试都做了精心准备,但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聘用他,看着同学们都已经开始实习,他心里非常焦急。王子栋感觉自己面试发挥很正常,对于为何没能应聘成功,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现在银行招聘都要求填写家庭信息,说白了就是在看你家庭背景,有没有人脉关系,我父母都是农民,这方面肯定吃亏。”“家庭背景确实是公司选择是否录用的一个考虑因素。”本地一家银行的招聘人员向记者直言,由于银行工作的特殊性,优质的人脉关系意味着能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在应聘者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家庭背景好的。”尽管王子栋的说法有些偏激,但记者调查发现,确实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时都被要求填写家庭信息。在保险、融资等行业,注重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是很普遍的。一个三本的毕业生一个月能拉来5000万的存款,比一个只懂专业而不善经营的北大毕业生要有优势。

  考研:等于被动地延缓就业

  好国企进不去,考公务员或进入正规事业单位也是“人挤人”,这就迫使许多毕业生“搁浅”,不得不选择考研。其实,去年拥有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一次签约成功率还不足六成。

  王宽(化名),沈阳师范大学数学系应届毕业生,老家沈阳。多次面试遭拒后,正在复习考研,未来打算从事科研工作。“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参加了十几场,前后投了几十份简历,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王宽一脸憔悴,嘴上还起了两个泡。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数学,所以大学就选择了数学专业,但没想到找工作时却接连碰壁。

  由于没有太多的对口单位,他投的简历基本都是网络公司、企业技术部门、金融行业等。但与那些对口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自己根本就没有优势。“数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越来越窄,仅有的几个招聘数学专业的企业也要求必须是985和211院校毕业的。”王宽说,班里好多同学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找到工作的也有很多是在培训机构当老师。

  王宽说,自己也曾经想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但由于专业偏冷,几乎没有对口的,“我已经决定考研了,未来从事数学方面科研工作,就业机会可能多一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