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浙江大学传播学考研经验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2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本人毕业数载之后,终于更深刻的明白了在中国现行体制之下“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然后又是一番刻苦攻读,投考浙江大学传播学并顺利通过初试和复试。在复习准备的过程中,感受颇多,特书于此,不求广为传播,但求为自己几个月的辛苦作一个注脚,如果能够对朋友们有益,那就更加的不胜荣幸了。

或许有朋友会问:为什么投考浙大传播?在这里咱们先不说美丽的西湖和人间天堂的杭州,本人以为需要从诸多方面考虑,一个人才可以做出自己的决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人脉关系、发展方向、考上的可能性等等。中国是一个重视人情的地方,我们经常会说到“人走茶凉”,但这个你也怪不得别人。生活圈子决定你生活的方式和质量,我们不可能脱离周围的人而单独的生活。所以,假如你是一直生活在杭州,或者你是本科应届毕业生(不管你本科在哪里的),你今后又决定在杭州、上海一带发展的,我认为选择考浙江大学是你的首选。还有就是考上的可能性,我认为相对于那些不指定参考书目的学校来说,浙大传播对于跨专业的考生应该是可以予以考虑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指定参考书,你有没有本专业的系统知识,那你就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复习,漫天乱飞的东西,你到哪里去抓它呢?当然,有一些人也会因为感情,比如说自己的另一半在杭州的原因而选择浙江大学,这些也是对的,毕竟人生中自己的另一半对自己很重要。

踏上考研路之前要做那些心理上的准备?咱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先生曾说过人总是应该有点精神的。有些非智力因素往往最终能决定一个人行事的成与败。既然准备考研,我认为应该做好:“拼”的准备、忍受寂寞的准备、以及考不上的准备。在考研准备的几个月中,我每天学习时间将近十四个小时,以至于到最后屁股都在硬板凳上坐破了,这样的过程谁说不苦?还有就是要忍受考研带给人的寂寞以及心里想的万一考不上会怎么样的各种可怕的后果的折磨。所以,我始终认为古人“法乎其上,取乎其中”的高明,考研虽然历尽千辛万苦但谁也不能保证你一定能考上。所以,我认为应该努力地去准备,考场上认真地答题,至于能不能够考上,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判卷的老师和研招办的工作人员。如果真的考不上,要相信自己一定还有别的出路可以走。--其实,现在能考上的,在几年之后未必比你混得更好。还有,就算你今年考上了,也未必比你现在就去工作更好。因为我们的周围都是充满变数的。有了这些准备,你就可以认真地去准备了,别的什么都不要管了。

关于政治理论的复习。本人今年侥幸政治考了80多分,准备看书也就是11月份的事情,抢在12月4日-5日参加领航冲刺班之前把书看完了第一遍,然后在快要考试前又看了第二遍。本人当时看过的自认为比较重要的书就是任汝芬(一),后来借别人的任汝芬(二)看了政治经济学的一部分选择题,觉得太偏了,自己没有时间去动多余的脑子,就放弃了。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两本书还是不错的,时间如果比较充裕,或者自认为需要加强的考生最好认真看一看。我还报了一个领航的冲刺班,上了两天的课。个人认为:如果你参加过政治高考,并且自认为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你只需要把任(一)好好看上两遍,借来别人领航冲刺班的内部资料(特别是“最后预测”的这一本)看一下,时事政治的部分也可以参照领航冲刺班的资料,最好是跟任汝芬(三)结合着看。任汝芬(一)在最前面有个“致考生的一封信”,上面提到很多的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个人觉得说得很中肯,曾经使自己受益匪浅,值得大家认真地去读,并且在复习中遵照执行;这本书每一部分开始前都有关于本部分的重难点,也要看一下,以便于了解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最后不能不提的是启航的那本考前“20天20题”,我在考试前一天晚上把这本书和领航的“最后预测”又看了一遍,第二天上午上考场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考题怎么看起来都这么顺眼!?

再来说说英语的复习。本人大学是外语专业,英语考了70多分,虽然自己不是很满意,但大家也都说还不错了,实在是觉得很惭愧。但想到自己没有怎么花时间去复习,并且还有那个可恨的“置换卷”耽误了好几分钟时间,心气也平和了很多。本人的英语是花费工夫最少的,也只是在考前一个月开始,用每天晚上的时间背背单词(朝华出版社的那本书)和作文范文(新航道胡敏编著的10天10题)、做了5套模拟题(周固命制,大概一共8套,我没有做完),仅此而已。关于英语的复习,我也相信有些人说的,“爱的不要多,每天一点点”,就是说英语的学习功在平时,所以要每天都要摸一摸,靠临时抱佛脚是不可能成功的。

关于专业课的复习。本人认为浙大传播的专业课还是比较有难度的,特别是05年考完了以后,有事实为证:传播所今年的研究生复试线定在345上,这个分数可是比稍后出来的全国线还要低。浙大的题目越来越不好把握了,主要在于从05年开始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只靠死记硬背的局面,那些“贝多芬”理论的实践者未必能背多分。但是,翻翻北大的题目你还是会感觉报考浙大要幸福很多。本人开始是准备报考北大的,题目买来一看,这哪里是考什么传播,完全是百科知识,我好像是回到了以前高考的感觉。北大就是New B呀!

另外,前面说过,浙大还有参考书目,这一点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有利,因为书本这个东西毕竟是很重要的。都说不考书本,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任何理论和原理总要从书本上来吧?就以05年的传播考题为例,如果你的课本看得足够详细,你会发现“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是多么的准确!所以,我建议,准备考浙大传播的,不管你是不是跨专业,他的7本书你还是不能小看。我当时就是把这7本书前后看了三遍,在最后一遍写下笔记,进行总结,这样的话在考前我就基本上能够每本书,每个章节都说明了什么,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内容。

当然,很好的掌握了这7本书,也并不是充分的复习。我在考试之前的大概一个星期之内才碰到一个考传播的研友,他说广告部分的考题一般都出自另外一本书,是卫军英老师写的《现代广告策划》,所以,大家不妨把这本书也列为补充书目。还有,就是这8本书有时候并不能把全部的传播重点知识包括进去,你还必须看跟多的资料才行。我再05年的考试中就吃了大亏。有这么一道题是关于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别的,这个题目再04年考过一个名词解释的题目,我当时认为应该不会再考了,但实在没有想到在05年他居然考了这么个20分的题目,我这道题当时基本上没有做!所以,还应该去找一些其他的传播理论的书看一下。

当然,参考书目中的有些书,根据我总结往年考题,也未必要全部看完,比如说,《媒介管理学》的部分内容,几乎从来不会考的。除了这个,还有一些,这个要大家自己仔细总结往年考题,尤其是04和05的。考试这个东西,它只能考一部分而不能考全部的东西,如果你能把注意力主要都集中到了要考试的部分去了,那不是更好吗?

课本之外,还必须关注一些相关杂志以及网上的消息,了解相关的一些观点,再有就是必须放宽视野,密切关注周围的传播现象。不能因为考研时间紧张就只顾背那几本书,对周围的重大事件给与关注也是传播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还有,就是考研期间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本人准备考研的时间4个月,前期还经常去游泳,每周最少一次,然后就是坚持跑步锻炼身体。身体永远是革命的本钱,在考研的准备期间,好的身体可以让你保持旺盛的精力,让复习更有效率。大家都说坚持就是胜利,如果你能坚持,首先是身体生能够撑下来,如果你在高强度的学习下能够坚持到考完的那一刻,你就胜利了。

并且盛传浙大很公正,这是定心丸。大家好好努力,不要担心什么别的东西,有一句话说“控制了过程就是控制了结果”,如果你在备考的过程中努力了,等待你的,就必然是你想要的那个结果。



(感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