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经验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2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03年的7月,我被正式录取为人大新闻学院的研究生。8月30日当我拿着通知书和火车票排队等候在太原站的候车室时,站在我身后的一个大个子男生无限羡慕地说:人大新闻的研究生,真牛!那一刻,我看到母亲带着皱纹的脸上涌动的自豪和骄傲;那一刻,我仿佛听到有个声音在对自己说:你所付出的一切,是多么值得。

我,本来就是人大新闻的本科生,考研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考研期间经历的一切并非这些优势所能左右。不是所有的痛苦皆因考研而起,也不是所有的泪水都由考研而生,但是,因为那短短5个月左右的考研生涯改变了我生命中的许多东西,让我至今对那段岁月心怀感激。

2003年的3月-7月,我在报社实习,这是学校例行的实习任务,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想好是否真正准备考研。直到7月下旬,实习结束从家里回到学校我不得不面对是否考研这个问题时我才发现:我身边的同学已经都在考研辅导班里扎稳了根、在学校自习室里有了几乎固定的座位。对我来说,时间并不是问题,难的是做考研的决定。

我想很多考研的人,并不是在打算考研之初没有矛盾和徘徊心理的,尤其是那些家境不很好、面临需要用工作来缓解家庭困难的人。我就是其中一个。很多次想到父母长年累月在田地间操劳的身影、想到他们脸上日益增多的皱纹,我都是在跟自己的心作着一场艰苦的斗争。最后,我抱着边考研边找工作的想法走进了自习室,开始了自己真正的考研生涯。在千丝万缕的世俗纷杂中理出一条头绪并且付诸实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迈过了考研路上第一个门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着手开始复习考研,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好象又回到了高中考大学的那个时期,1月9号和10号被列为deadline,没有任何退让和逃避的理由,必须在这5个月的时间里把该完成的任务完成。于是一个大致复习进程表和每日复习任务计划表的出笼就成为必然。计划的制定是要在基本了解备考科目的大致复习量的基础上,并且要在以后的复习进程中随时修改,当然大的进程不能随意松动,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分期目标的实现,一拖再拖,有损备考一鼓作气的斗志。

实施的过程才是最繁琐和苦恼的。一开始,进入不了复习状态,每天看书的效率明显低下。酷暑天助长了我的烦躁心理,每每走出教室站在教学楼的草丛中,我都觉得有放弃的念头。可是每次走回教室,看到周围那么多埋头苦读的身影,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既然别人能行为什么我就不行?这样在教室坐了10多天后,我感到自己读书的心已经回归,一切都在好转。所以,考研的氛围和环境对每一个备考的考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在那十天里,我看到了群体作战的力量。

能够进入状态基本上就是考研复习成功了一半。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确定自己什么是长项什么是弱项;哪些课本是好读的,只要看一遍有个大概印象即可,哪些课本是必须背知识点的,必须看它个三四遍。这个过程就是侧重复习,以己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

对于我来说,英语是弱项,与周围同学相比我的听力很差,词汇量也不大,题做得不多。那么在前期的复习中我需要把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英语上:记忆词汇、练习听力、做习题。因为政治本身是文科生的长项,而且涉及很多需要记忆背诵的东西,所以可以选择在前期复习时把五本政治课本的重点和提纲整理出来,背诵和记忆的任务则放到后期复习中去做,这样的话背会了马上去考试,不容易忘记。所以前期复习中我用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时间来看政治,任务量不是很大。

专业课的复习中,新闻史的复习是重中之重。因为新闻史的背诵量很大,而且要求做到记忆准确。所以前期复习,我把比较多的精力集中在新闻史的复习上:看书第一遍,要整理出提纲,知道整本书大约按照什么顺序来编写的,哪一章是重点,哪个考点比较重要。看书第二遍要能做到闭上书以后大致勾勒出新闻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和那个年代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第三遍要开始精确记忆每个考点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个工作是最琐碎又容易让人生厌的,如果这一关能通过,基本没有什么能让你产生放弃考研冲动的东西了。在新闻史的复习中关键要学会划枯燥为简单,多找点能够让你放松的方法去调节,边玩边复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新闻理论的复习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不要读死书。理论的东西是常青的,总是有新鲜的东西补充进来才能有理论的更新和充实。所以,不要单读课本,多读相关书籍是很重要的。这样你才能分得清,哪些是基础的理论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有可能在考题里出现的,哪些是已经过时的,根本没有必要去掌握。甚至可以根据这个联系新闻实践中的问题去大胆推测考试最后要出的论述题目。所以复习新闻理论除了要花时间看书以外还要经常去图书馆。这是必须的任务。

新闻业务对我这个已经有过新闻实践的人来说,基本不用怎么复习。充其量是把历年真题看一看,做一做,就不成问题了。基本不放在复习计划里面。

这样具体的复习方向定了以后就只要心无旁骛地去复习就可以了。不过,做到心无旁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难的。

开学以后,学院开始评奖学金、确定保送研究生名单以及找工作等一系列的事务,这些事关每个学生的利益,你不可能不去关注。那段日子我虽然身在自习室,但心却在教室外。因为我三年的学习成绩优秀,保送读研有很大可能性。但最后我的希望落空,感觉象挨了蒙头一棍。落空的原因很复杂,但绝不在我的成绩不够优秀。看着周围保研的同学欢呼雀跃、把复习考研的课本扔得老高,心里的痛苦难以复加。不久之后原本属于我的贫困生奖学金也旁落他人,这意味着即使我努力考上研究生我也必须背负很重的生活压力。因为本科期间的助学贷款我需要在研究生期间还清。一时之间我承受着心理和身心的双重压力,我开始怀疑我考研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那段时间我扔下课本,三天不去自习,呆在寝室日以夜继地看电影堕落,我希望堕落到极点的我能够振作。如果保研,我就可以结束现在这清苦的考研生活,如果得到奖学金,我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步入研究生生活;可是这两样都没有了,我只剩下了自己殊死一博。

如古训里所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许只有苦难才会教会你更为深刻的人生。那时候同学中流传:保研的人过的是猪一样的生活,工作的人过的是狗一样的日子,而考研的人则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很多没有参加过考研的人也许不能体会这样所谓猪狗不如的生活,但是在我看来,如果你能全身心投入,这样的日子有它自己的快乐在孕育。保研的失败和奖学金的丧失让我开始放下一切幻想全身心投入,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懂得:考研的过程不是痛苦,而是一种磨练,经历这样的磨练,你会更加坚强与成熟。

2003年1月,我走进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感到自己无比的轻松,因为我没有什么包袱和压力。过程中我已经付出,而结果不是我所能完全左右,我所能做的我已经做到最好,我对自己没有更多要求。可能是这种心理帮我战胜了很多人考前的那种紧张和恐惧,即使在进行我最头疼的英语听力的考试时我仍能镇定自如,虽然那年的英语听力使得好多考生当场晕倒或者退出考场。而且,在考试前以及考试期间我没有别人所说的每天晚上失眠的状况,我睡得很好,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优势和策略。

如今已经度过了1年的研究生生涯,每次在校园里路过旧图书馆,我都会很自然地抬头仰望四楼的自习室。因为在那里,我度过了我5个月的考研生涯。那一段别人看着苦我却知它甜的日子,可能以后再没有机会体验了。



(感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