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病理学--休克笔记(第一节) |
经典病理学--休克笔记(第一节) |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07-8-4 21:14:02 |
|
休克(shock)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使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发生进行性低氧血症,导致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压降低、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尿量减少、皮肤湿冷、静脉塌陷、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昏迷。病情常迅速恶化,如不及时抢救,组织器官将发生不可逆性损害而危及患者生命。 第一节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 (一)按原因分类 1、失血或失液性休克:常见于某些疾病的大量失血(内出血或外出血)和大面积烧伤,肠梗阻,剧烈吐泻等引起大量血浆或体液的丢失,导致血容量的急剧减少。机体急性失血约达总血量的,30%即可发生休克。 2、创伤性休克各种严重的创伤,如骨折、挤压伤、火器伤等,特别是伴有一定量出血时,常引起休克。 3、感染性休克’见于各种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霉菌等引起的严重感染。特,别是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引起的休克最为常见,占感染性休克病因的70%~80%。 4、心源性休克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等均可引起休克。 5、过敏性休克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对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等过敏,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6、 神经源性休克。高位脊髓麻醉或脊髓损伤、剧烈疼痛等可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二)根据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失血或失液后,血容量减少而发生的休克。 2、心源性休克由于心收缩力减低或舒张期充盈不足,发生急性心功能障碍,心输出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休克。 3、血管源性休克由于外周血管(主要是微小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容量扩大,大量血液淤积在外周微血管中,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急剧下降所致的休克。见于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三)根据应波动力学变化分类 1、低排高阻型休克此型休克心输出量降低,而总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又因皮肤血管收缩,温度降低,故又称冷型休克,见于低血容量性、心源性、创伤性和大多数感染性休克。 2、高排低阻型休克此型休克心输出量高,而总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因皮肤血管扩张而温暖、故又称暖型休克, 见于部分感染性休克。 |
|
上一篇文章: 经典病理学--休克笔记(第二节) 下一篇文章: 经典病理学--酸碱平衡失调笔记(第五节)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文章搜索 |
|
|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热卖考研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