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通行证 | 客服中心 | 意见建议 | 投放广告
天津考研网 资讯中心-网尽考研信息 考研专卖店-考研资料书籍一站购齐 考研辅导班 BBS社区-便易的交流平台 专业课教材 院校导航-权威院校招生信息 研友俱乐部-享受沟通的乐趣 下载中心-海量考研复习资料 客服中心-解决所有问题 ·2010年天津高校考研大纲
·全国招生院校研招办网址导航
·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国家复试分数线汇总
今天是     考研专业课协议保过,不过全额退款!            天津高校考研专业课服务体系,助力考研!            南开大学法学院2011年考研专业课保过,不过退款            天津高校2011年专业课辅导火热招生中            风雨兼程,你我见证-天津考研网7周年庆有礼相送!        
 
  您现在的位置: 天津考研网 >> 资讯中心 >> 复习指导 >> 政治 >> 正文
    2009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专题资料及模拟题
2009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专题资料及模拟题
责任编辑:billlee322  作者:佚名  来源:恩波教育   更新时间:2008-11-6 9:40:25

09考研进入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在这一阶段,考生关注的热点之一就是考研政治的形势与政策。 虽然只有10分,但是考虑到考研政治近年来的命题越来越强调与时政热点的结合,综合考察至少涉及30分左右。

09考研政治冲刺---形势与政策(单选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08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位是( B )

A.控制通货紧缩 B.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

C.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D.减轻农民负担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3.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 )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解放思想

解析: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4. 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务之急是抓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本之策是( D )

A.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B.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

C.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

D.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解析; 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务之急是抓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本之策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关键之举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 A )

A.《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知识链接:2008年10月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由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该文件中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文件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6.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发展( A ),激发党的创新活力,无疑成为党自身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关系到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A.党内民主 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C.基层民主建设 D.统一战线工作


7.2008年8月。被誉为“经济宪法”的( A )开始实施。

A.《反垄断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C.《民法通则》 D.《物权法》

解析:反垄断法通常包括三大制度,即: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经营者集中。


8.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正确的舆论导向 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9.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 )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可持续发展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本题重要)


1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B )

A.为人民服务(核心) B.集体主义(原则)

C.诚实守信(重点) D.爱国守法


1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B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尽快实现两岸直航


1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 C )

A.独立自主,不结盟 (根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准则)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宗旨和目标)

D.加强和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立足点)


13.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D )

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与时俱进 D.改革创新


1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是( A )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核心)

B.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关键)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点)

D.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基础)


1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B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析:目前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容。这样,我国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包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的实现形式由此进一步丰富,把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1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 A )

A.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B.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C.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7.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其根本是( C )

A.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

B.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解析: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8.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的是( C )

A.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D.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19.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B )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 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 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 大力扩大内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20.中国共产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 D )

A.加强党的建设 B.与时俱进

C.坚决惩治腐败 D.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 A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B.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和谐社会

C.大力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观念

D.努力打造节约型社会


22.胡锦涛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 D )

A.恪守和平与发展的宗旨,各成员国致力于以合作求安全

B.遵循充分民主的原则,各成员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决定所有问题

C.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同本地区以外的国家和组织开展交流合作

D.倡导和实践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23.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C.改革开放 D.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24.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B )

A.法律 B.制度 C.体制 D.党的领导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 B )

A.理论创新 B.体制创新 C.知识创新 D.科技创新


26.2008年2月,科索沃议会表决通过了科索沃从( B )独立的议案

A.南斯拉夫 B.塞尔维亚 C.黑山 D.格鲁吉亚


27.2008年3月,( A )王国告别君主制,成为世界上最新的议会民主制国家

A.尼泊尔 B.不丹 C.泰国 D.文莱


28.应日本邀请,胡锦涛于2008年对日本国进行国事访问,访日期间,双方签署了( B )

A.中日联合声明

B.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C.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D.中日联合宣言


29.胡锦涛5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同韩国总统李明博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顺应两国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要求,将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 A )

A.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B.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C.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 D.互惠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30.2008年6月,爱尔兰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旨在取代《欧盟宪法条约》的( C ),欧盟委员会以及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随后表示遗憾,一些国家表示将继续全力推进条约批准进程。

A.罗马条约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C.里斯本条约 D.欧洲一体化条约 [NextPage]

09考研政治冲刺---形势与政策(多选题)

1.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宣布了俄方外交政策的原则。其内容主要包括( ABCD )

A.尊重确定文明社会之间关系的国际法基本准则

B.俄罗斯认为世界应多极化,单极世界不可接受

C.俄罗斯不希望和任何国家对抗,俄罗斯外交政策优先方向是保护本国公民的生命和尊严

D.关注自身在友好地区的利益

2.2008年8月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将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作为本组织一项长期任务来共同落实。为实现上述目标而提出的建议为( ABCD )

A.加强战略磋商,巩固政治互信

B.密切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平

C.深化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D.推进人文合作,搭建友谊桥梁

3.中国政府在朝鲜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是( ABC )

A.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B.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分歧

C.保持朝鲜半岛无核化

D.美国应首先放弃对朝鲜的敌对政策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BCD )

A.由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带动转变

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坚持“一个中国”的内涵是( A B C )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

6.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是( ABCD )

A.扩大就业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理顺分配关系 D.发展社会事业

7.中国政府倡导的新能源安全观是( ABC )

A.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

B.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

C.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

D.逐渐减少油气资源开发,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替代能源

8.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ABCD )

A.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B.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C.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D.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 BCD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社会公平是( ABCD )

A.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 B.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D.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

11.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其前提条

件是( ABCD )

A.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B.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C.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2.我国扩大消费需求的措施是( ABCD )

A.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B.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

C.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D.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

13.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是( ABCD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晰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所包含的含义是( ABC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D.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5.以下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的理解是( BCD )

A.国民经济发展必须把速度放在首要的位置

B.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C.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D.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16.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主要政策措施是( ABCD )

A.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C.着力提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D.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解析:本题重要,容易以分析题形式考核。

17.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艰难通过“巴厘岛路线图”草案,它将为人类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指引前进方向。草案的具体议题包括( ABCD )

A.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C.广泛使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方法

D.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

18.2008年1月,正式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是( A B )

A.塞浦路斯 B.马耳他 C.英国 D.瑞典

19.2008年3月北约正式邀请( A B )加入北约

A.克罗地亚 B.阿尔巴尼亚 C.乌克兰 D.格鲁吉亚

20.胡锦涛在出席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时指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排放问题应注意三大因素( ABC )

A.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

B.中国人均排放较低,人均累积排放更低

C.由于国际分工变化和制造业转移,中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国际转移排放压力

D.略

21.社会公平是( ABCD )

A.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 B.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D.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 [NextPage]

09考研政治冲刺---形势与政策专题资料

1.社会信用制度(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诚信)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市场经济要求一定的道德基础,只有当市场竞争行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道德基础时,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信用体系的基础。从经济学理论分析,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换,如果产权界定不清晰,交易者一方面难以通过透明规范的方式增进自己的利益,致使交易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交易者也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于是会出现损人利己的倾向。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体系建设也必须以法律为保障。经由法制途径遏制失信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失信行为受到惩罚的概率;二是失信行为所受惩罚的力度。现实中制假、欺诈等失信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也不外乎这两个方面:一是被抓获的可能性很小,于是铤而走险;二是即使被抓获,所付代价与失信所得相比也微乎其微,于是屡教不改。

2.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当前的初次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于体制不健全和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办法来解决。第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保证人们可以公平地获得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第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集合体,它不仅要追求利润,对投资者负责,而且要对企业员工负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更好地处理劳动关系,实现“劳资两利”。第三,打破不合理的垄断,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3.和谐世界

可用八个字来描述和谐世界的美好图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是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是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作为和谐世界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应该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既利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回馈世界。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简单模仿西方模式。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应该是“三高两低”: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过去提出扩大内需,主要靠投资拉动,现在继续提出扩大内需,重点已经转变,主要扩大消费需求。报告提出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政治制度方面,环境问题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质形态方面,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改造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化形式,包括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环保意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6.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本质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经济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以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等各项权利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本质的是创新,就是在价值观上从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发展观是一种以知识为内核,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社会文明为基础的新型文明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意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社会发展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在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的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们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传统认识论对主客体关系的处理,即不再只是把客体当作主体认识和改造、征服与获取资源的对象,而主张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6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和谐社会的战略是符合哲学所说的“矛盾同一性原理”的。同一性即“统一”、“一致”,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矛盾同一性为事物的发展提供条件,使矛盾的各方在统一的整体中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并壮大和发展自己,并且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矛盾的同一性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稳定、有序。

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措施是: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3)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4)保持社会稳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

(5)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

(6)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7)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8.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自然界的终极价值就在于它创造生机勃勃的生命,赋予万物以生命的形式,并为万物的生长壮大提供最基本的养分和空间。我们强调自然的伦理价值,并不是否定人的生存价值。“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命题是应该坚守的伦理支撑点。生命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人,但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却是以自然界为基础,以其它生命形式为中介,破坏自然,戕害环境无异于毁灭我们生存的自然以源,无异于人类的自我毁灭。

人类社会同样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永远不能离开自然界,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问题,最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现状,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社会规律,做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传统认识论对主客体关系的处理,即不再只是把客体当作主体认识和改造、征服与获取资源的对象,而主张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9.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不是只重整体不重个体,也不是排斥和否定个人利益。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离开社会而存在的人。只有在现实社会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个人才能获得解放和发展的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是每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和条件。强调以人民群众为本,目的是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人们更好地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个人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共同发展。

从实质上看,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和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1)二者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同。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扬弃了他的狭隘的人本主义原则,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认为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活动的具体的人、社会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强调的是脱离具体时代和各种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西方当代人本主义强调的也是所谓“感性的”、“个别的”主体。(2)二者对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的认识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本主义则是针对神学提出的,认为理性、意志和爱是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仅仅是意识形态批判或者精神体验式的反叛;对于种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病”,人本主义只有所谓人道主义的同情,却无法实施对社会的有力改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本质上看,它与我们主

张的以人为本有根本区别。传统民本思想的核心是围绕君主与臣民这一对关系展开的,所谓的“亲民”,实质是统治阶级的用民之道、御民之术。民本思想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君主把人民看成是国家的“私产”,而不是一个对等的政治主体。民本思想中强调的“民”,只能是臣民和子民,在实践中不可能有人民的影子。

10.“十一五”期间我国如何扩大内需

(1)拉动农村消费:“十一五”期间,国家应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国家应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增加城镇中低居民收入:中低收入阶层是城镇居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不仅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医疗、教育、住房等消费正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即期消费造成“挤压”效应。城市中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要增加居民收入,就必须提高城市中低收入者收入。“十一五”期间,国家应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

(3)完善社会保障缓解消费“后顾之忧”: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相当多的居民对未来预期不稳定,即使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增加即期消费,而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进行储蓄。国家应适当降低教育、医疗等公益部门的消费价格,采取措施控制其对消费者的超额支出,对价格虚高、给民众基本生活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的消费也应进行控制。努力使民众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4)改善消费环境保障老百姓安全消费:行业垄断、地区封锁、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等现象广泛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国家应继续加快流通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09考研政治冲刺---形势与政策专题资料

1.社会信用制度(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诚信)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市场经济要求一定的道德基础,只有当市场竞争行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道德基础时,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信用体系的基础。从经济学理论分析,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换,如果产权界定不清晰,交易者一方面难以通过透明规范的方式增进自己的利益,致使交易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交易者也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于是会出现损人利己的倾向。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体系建设也必须以法律为保障。经由法制途径遏制失信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失信行为受到惩罚的概率;二是失信行为所受惩罚的力度。现实中制假、欺诈等失信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也不外乎这两个方面:一是被抓获的可能性很小,于是铤而走险;二是即使被抓获,所付代价与失信所得相比也微乎其微,于是屡教不改。

2.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当前的初次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于体制不健全和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办法来解决。第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保证人们可以公平地获得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第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集合体,它不仅要追求利润,对投资者负责,而且要对企业员工负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更好地处理劳动关系,实现“劳资两利”。第三,打破不合理的垄断,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3.和谐世界

可用八个字来描述和谐世界的美好图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是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是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作为和谐世界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应该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既利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回馈世界。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简单模仿西方模式。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应该是“三高两低”: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过去提出扩大内需,主要靠投资拉动,现在继续提出扩大内需,重点已经转变,主要扩大消费需求。报告提出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政治制度方面,环境问题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质形态方面,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改造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化形式,包括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环保意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6.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本质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经济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以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等各项权利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本质的是创新,就是在价值观上从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发展观是一种以知识为内核,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社会文明为基础的新型文明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意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社会发展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在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的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们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传统认识论对主客体关系的处理,即不再只是把客体当作主体认识和改造、征服与获取资源的对象,而主张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6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和谐社会的战略是符合哲学所说的“矛盾同一性原理”的。同一性即“统一”、“一致”,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矛盾同一性为事物的发展提供条件,使矛盾的各方在统一的整体中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并壮大和发展自己,并且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矛盾的同一性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稳定、有序。

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措施是: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3)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4)保持社会稳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

(5)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

(6)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7)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8.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自然界的终极价值就在于它创造生机勃勃的生命,赋予万物以生命的形式,并为万物的生长壮大提供最基本的养分和空间。我们强调自然的伦理价值,并不是否定人的生存价值。“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命题是应该坚守的伦理支撑点。生命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人,但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却是以自然界为基础,以其它生命形式为中介,破坏自然,戕害环境无异于毁灭我们生存的自然以源,无异于人类的自我毁灭。

人类社会同样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永远不能离开自然界,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问题,最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现状,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社会规律,做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传统认识论对主客体关系的处理,即不再只是把客体当作主体认识和改造、征服与获取资源的对象,而主张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9.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不是只重整体不重个体,也不是排斥和否定个人利益。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离开社会而存在的人。只有在现实社会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个人才能获得解放和发展的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是每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和条件。强调以人民群众为本,目的是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人们更好地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个人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共同发展。

从实质上看,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和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1)二者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同。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扬弃了他的狭隘的人本主义原则,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认为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活动的具体的人、社会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强调的是脱离具体时代和各种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西方当代人本主义强调的也是所谓“感性的”、“个别的”主体。(2)二者对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的认识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本主义则是针对神学提出的,认为理性、意志和爱是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仅仅是意识形态批判或者精神体验式的反叛;对于种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病”,人本主义只有所谓人道主义的同情,却无法实施对社会的有力改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本质上看,它与我们主

张的以人为本有根本区别。传统民本思想的核心是围绕君主与臣民这一对关系展开的,所谓的“亲民”,实质是统治阶级的用民之道、御民之术。民本思想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君主把人民看成是国家的“私产”,而不是一个对等的政治主体。民本思想中强调的“民”,只能是臣民和子民,在实践中不可能有人民的影子。

10.“十一五”期间我国如何扩大内需

(1)拉动农村消费:“十一五”期间,国家应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国家应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增加城镇中低居民收入:中低收入阶层是城镇居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不仅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医疗、教育、住房等消费正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即期消费造成“挤压”效应。城市中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要增加居民收入,就必须提高城市中低收入者收入。“十一五”期间,国家应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

(3)完善社会保障缓解消费“后顾之忧”: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相当多的居民对未来预期不稳定,即使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增加即期消费,而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进行储蓄。国家应适当降低教育、医疗等公益部门的消费价格,采取措施控制其对消费者的超额支出,对价格虚高、给民众基本生活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的消费也应进行控制。努力使民众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4)改善消费环境保障老百姓安全消费:行业垄断、地区封锁、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等现象广泛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国家应继续加快流通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09考研政治冲刺---形势与政策专题资料

1.社会信用制度(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诚信)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市场经济要求一定的道德基础,只有当市场竞争行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道德基础时,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信用体系的基础。从经济学理论分析,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换,如果产权界定不清晰,交易者一方面难以通过透明规范的方式增进自己的利益,致使交易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交易者也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于是会出现损人利己的倾向。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体系建设也必须以法律为保障。经由法制途径遏制失信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失信行为受到惩罚的概率;二是失信行为所受惩罚的力度。现实中制假、欺诈等失信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也不外乎这两个方面:一是被抓获的可能性很小,于是铤而走险;二是即使被抓获,所付代价与失信所得相比也微乎其微,于是屡教不改。

2.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当前的初次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于体制不健全和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办法来解决。第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保证人们可以公平地获得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第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集合体,它不仅要追求利润,对投资者负责,而且要对企业员工负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更好地处理劳动关系,实现“劳资两利”。第三,打破不合理的垄断,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3.和谐世界

可用八个字来描述和谐世界的美好图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是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是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作为和谐世界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应该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既利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回馈世界。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简单模仿西方模式。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应该是“三高两低”: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过去提出扩大内需,主要靠投资拉动,现在继续提出扩大内需,重点已经转变,主要扩大消费需求。报告提出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政治制度方面,环境问题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质形态方面,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改造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化形式,包括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环保意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6.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本质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经济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以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等各项权利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本质的是创新,就是在价值观上从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发展观是一种以知识为内核,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社会文明为基础的新型文明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意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社会发展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在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的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们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传统认识论对主客体关系的处理,即不再只是把客体当作主体认识和改造、征服与获取资源的对象,而主张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6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和谐社会的战略是符合哲学所说的“矛盾同一性原理”的。同一性即“统一”、“一致”,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矛盾同一性为事物的发展提供条件,使矛盾的各方在统一的整体中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并壮大和发展自己,并且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矛盾的同一性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稳定、有序。

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措施是: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3)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4)保持社会稳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

(5)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

(6)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7)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8.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自然界的终极价值就在于它创造生机勃勃的生命,赋予万物以生命的形式,并为万物的生长壮大提供最基本的养分和空间。我们强调自然的伦理价值,并不是否定人的生存价值。“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命题是应该坚守的伦理支撑点。生命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人,但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却是以自然界为基础,以其它生命形式为中介,破坏自然,戕害环境无异于毁灭我们生存的自然以源,无异于人类的自我毁灭。

人类社会同样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永远不能离开自然界,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问题,最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现状,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社会规律,做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传统认识论对主客体关系的处理,即不再只是把客体当作主体认识和改造、征服与获取资源的对象,而主张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9.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不是只重整体不重个体,也不是排斥和否定个人利益。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离开社会而存在的人。只有在现实社会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个人才能获得解放和发展的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是每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和条件。强调以人民群众为本,目的是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人们更好地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个人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共同发展。

从实质上看,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和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1)二者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同。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扬弃了他的狭隘的人本主义原则,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认为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活动的具体的人、社会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强调的是脱离具体时代和各种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西方当代人本主义强调的也是所谓“感性的”、“个别的”主体。(2)二者对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的认识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本主义则是针对神学提出的,认为理性、意志和爱是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仅仅是意识形态批判或者精神体验式的反叛;对于种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病”,人本主义只有所谓人道主义的同情,却无法实施对社会的有力改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本质上看,它与我们主

张的以人为本有根本区别。传统民本思想的核心是围绕君主与臣民这一对关系展开的,所谓的“亲民”,实质是统治阶级的用民之道、御民之术。民本思想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君主把人民看成是国家的“私产”,而不是一个对等的政治主体。民本思想中强调的“民”,只能是臣民和子民,在实践中不可能有人民的影子。

10.“十一五”期间我国如何扩大内需

(1)拉动农村消费:“十一五”期间,国家应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国家应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增加城镇中低居民收入:中低收入阶层是城镇居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不仅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医疗、教育、住房等消费正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即期消费造成“挤压”效应。城市中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要增加居民收入,就必须提高城市中低收入者收入。“十一五”期间,国家应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

(3)完善社会保障缓解消费“后顾之忧”: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相当多的居民对未来预期不稳定,即使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增加即期消费,而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进行储蓄。国家应适当降低教育、医疗等公益部门的消费价格,采取措施控制其对消费者的超额支出,对价格虚高、给民众基本生活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的消费也应进行控制。努力使民众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4)改善消费环境保障老百姓安全消费:行业垄断、地区封锁、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等现象广泛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国家应继续加快流通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NextPage]

11.民生问题

“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困难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民。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温家宝

解析:这句话把中国当今社会本质揭示到极致的哲学高度。如果考试的话,容易结合哲学的“整体与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考核.“舰队”应该就是中国民生即中国“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航行最快的船只”,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舰队”永远是一个不可分割、不可分化,更不可分裂的整体,因此必然有一种所有“船只”都必须严格恪守“旗舰”控制下的“战略速度”。在这个“战略速度”下,各“船只”都必须受到和谐法则的制约;而在和谐法则的制约下,“最快的船只”必须学会惟“旗舰”意志是瞻;当然,尤其是“最慢的船只”不能脱离“战略速度”,更不能被遗弃到“舰队”行列之外。否则,“舰队”最后的结局是将被“快”船与“慢”船各自脱轨的“速度”撕裂。

12.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3.通货紧缩

2008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增长双双减速,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台跳水,中国物价输入性成本推力显著减弱。展望今后,由于美欧国家“寅吃卯粮”过度透支未来消费模式的终结,一段时期内将处于“消费还债”阶段,从而引发全球需求萎缩,初级产品价格弱势运行,中国商品成本推动力继续减弱。因为来自需求减弱和成本支撑点位下移的双重挤压影响,中国中期物价水平趋向回落,并有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对此要引起高度警惕。

针对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风险,有关部门必须转换调控方向,适度加大“油门”,保持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局面。

一.实施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是减轻税负。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货币收入等。货币政策主要是降低金融机构利息和存款准备金率。

二.适度启动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是现阶段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必须在改善投资结构的同时保持一定力度。在现阶段一般商品产能阶段性过剩,销售价格普遍跌落,投资项目预期效益不好,企业自主投资积极性缺失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先期启动更多地来自于各级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支持。在这方面我们并非无事可做。比如增加环境保护的建设投资。

三.集中力量优先办好自己的事情。现阶段中国自身的资金也不宽裕,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因此,应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最主要的就是优先办好自己的事情,将绝大部分资金用于启动和增加国内需求,拉动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不要将大量资金用于境外金融机构“抄底”。投资走出去的主要方向应当是实体经济,应当是资源性产能。只要中国经济本身不出大问题,而且发展越来越好,就是对全球经济的最大贡献。

14.南奥塞梯问题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主要由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组成。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南奥塞梯1992年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也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2008年8月7日深夜、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分别从空中和地面向南奥塞梯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针对格鲁吉亚的挑衅行为,俄以保护南境内的俄罗斯公民为由,迅速出动战机和坦克予以回应。南奥塞梯问题实质是美俄之争

由于格鲁吉亚不满俄在南奥塞梯问题立场,便改弦更张,向西方靠拢。特别是当俄罗斯日渐衰落的九十年代后期,独联体因“独多联少”而失去向心力。格鲁吉亚与西方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格鲁吉亚不断向俄罗斯施压,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投桃报李。近来又传出美国准备吸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组织消息。对此,今年新上任的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发出了警告,声称如果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将导致格鲁吉亚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发生更多的流血冲突。俄外长强调说:“如果格方自认为加入北约可以平息冲突,这只能是幻想。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只能带来更多流血冲突。”

15.《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7届3中全会)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16.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指政府为实现宏观 ( 总量 ) 平衡,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和外汇收支总量的调节与控制;由此扩展开来,通常把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采取的其他措施也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稳定增长,重大经济结构优化,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充分就业,公正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等。

17.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2006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

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今年初以来,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同时,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基金等,因此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

18.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党的十七大把这“十个结合”定性为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十个结合”生动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其中,前三条是管总的,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第四条到第七条,分别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真谛;最后三条,则强调了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保持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改革发展的保证作用。

第一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第二个结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第三个结合,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第四个结合,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第五个结合,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第六个结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第七个结合,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第八个结合,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第九个结合,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第十个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19.中国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主张

当前粮价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把全球粮食需求增加归咎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既不符合事实,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态度。在人类社会农业生产力空前提高的今天,我们并不缺乏解决粮食问题的手段,关键是要本着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有效协调政策和行动,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重视粮食生产。各国应该从战略高度看待粮食的基础性地位,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粮食库存。主要粮食生产国应该为此作出更多努力。发展中国家应该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发达国家应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改善贸易环境。要营造有利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中应该拿出更大诚意,消除贸易壁垒,在削减农业补贴等方面显示灵活,充分考虑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关注,并切实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双免待遇。

加强宏观协调。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监管,促进政策协调,抑制过度投机,努力稳定粮价。要形成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合作机制,争取建立集早期预警、监测监督、宏观调控、紧急救援为一体的全球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创造有利条件。各国应该用相互联系的眼光看待粮食问题,在金融、贸易、援助、环境、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多管齐下,为维护粮食安全营造有利条件。在应对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所面临挑战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粮食安全因素,不能顾此失彼。

20.我国现存的失业问题

原因:(1)人口总量过大,生产力不发达;

(2)是发展过程中的就业和失业问题;

(3)工业的发展中伴随着科技进步,必然导致优胜劣汰;

(4)是由改革引起的,由于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就要把富余人员剥离出来;同时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倒闭破产也会影响工人就业。

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1)坚持发展经济的思路,这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最根本途径;

(2)政府要实施各种有利于就业的政策,充分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控制人口增长。

(4)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反对就业歧视。

21.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特征。

公平不单是指经济公平,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在社会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比较接近而不过分悬殊;在法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权利与义务对称,人们的获得应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作出的贡献相一致;在伦理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

当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高度重视公平正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配的公平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问题,权利平等和司法公正主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如何,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2)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公平等同于绝对平均主义,一种是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去追求公平。我们应树立科学的公平观,看到公平具有的历史性和相对性。公平是历史的,是说公平总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的制度安排制约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公平实现的方式和手段都是不同的。公平是相对的,是说公平不是无条件的,它总是相对某种规则或相对某种不公平状况而言的,并不是否认差别,更不是绝对平均主义。

2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增长过程多次出现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了一种速度型效益,即只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较高水平,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型效益的增长主要依靠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特别是产品价格上涨,而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组合方式没有得到改善,实际生产率和增长质量并没有上升。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地方和企业都形成了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同时,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还导致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如果继续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资源环境将不堪重负。从资源供给看,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扩大进口来从某种程度上满足国内需求,但重要资源的外贸依存度过大或过快上升,将存在着明显的市场、价格风险和安全问题。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减轻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并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3.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人类社会同样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永远不能离开自然界,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问题,最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现状,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社会规律,做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传统认识论对主客体关系的处理,即不再只是把客体当作主体认识和改造、征服与获取资源的对象,而主张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文章搜索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考研服务
      最新考研信息
      相关文章
    考研暑期复习友情提示:不要盲目攀比
    专注和自信让我的考研一路前行
    考研数学解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
    考研专业课暑期复习:参考书不是每本必读
    考研政治82分:复习安排重在系统和条理
    忘掉考研地平线:基础薄弱考生也能读研
    过来人奉献考研复习15条忠告
    09考研数学冲刺指导:重模拟 补漏洞 强记忆
    2009年考研时事资料汇总:国内国际重要事件
    名师陈向东:09考研最后10天复习冲刺重点
      热卖考研资料
      全国考研专业课试题笔记资料导航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G甘肃 G广西 G贵州 H湖北
     H湖南 H河北 H河南 H黑龙江 J吉林 J江苏 J江西 L辽宁
     N内蒙 S上海 S四川 S山东 S山西 S陕西 T天津 Y云南 Z浙江
     Z中科院 教育学 心理学 历史学 计算机统考 考博资料
     (全国资料由易考网提供,点击www.chinakao.cn发现更多)
    资讯栏目导航
    新闻政策 考研新闻 考研政策 热点点评
    复习指导 英语 数学 政治 专业课 分数线 大纲 复试
    经验心得 经验交流 考研故事
    院校导航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其他
    统考科目 心理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历史学考研
    计算机考研 医学考研网 法律硕士 农学
    热门专业 会计学 行政管理 土木建筑 化学 机械 法学
    自动化 新闻传播 人力资源 生物 电气 中文
    管理学 电子通信 国际关系 外语 经济 社保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隐私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设为首页 顶部 全国统一热线:022-58054788,58054799,89761570,89761734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1 天津格瑞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旗下网站:[天津考研网]52kaoyan.com易考网]chinakao.cn
    公司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佳怡国际D-2-808(天津大学东门斜对过) -办公室地图-行车路线 工商局营业执照注册号:1201011009852,点击查询!网银在线支付平台,安全快捷!支付宝特约商家,信任标志!考研一站式服务,考研无忧!
    公司总机:022-27056088,85681642 客服热线:022-58054788,58054799(7X24小时热线支持)
    法律顾问:王自强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津ICP备05008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