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通行证
天津考研网 资讯中心-网尽考研信息 考研专卖店-考研资料书籍一站购齐 考研辅导班 BBS社区-便易的交流平台 专业课教材 院校导航-权威院校招生信息 下载中心-海量考研复习资料 客服中心-解决所有问题 考研热线4000220908
 
  您现在的位置: 天津考研网 >> 院校 >> 天津 >> 天津大学 >> 考试大纲 >> 正文
    天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大纲
天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大纲
责任编辑:上善若水29  作者:上善若水…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19-9-18 17:28:11



天津大学2020年考研大纲已经公布,考研的同学都清楚如何利用吗?考研大纲是目标院校唯一官方指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是规定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权威指导性文件。天津考研网将与2019年大纲进行对比分析,推出变化情况的系列专题,及时反映相关的考研动态,以此来消除学子们的复习误区;使学子们尽早捕捉到官方的细微变化。为考研之路保驾护航!请关注天津考研网官方QQ群722043966及VIP学员群消息!有考研疑问咨询倩倩学姐QQ:2852358027
211 翻译硕士英语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翻译硕士英语》重点考察考生的英语基础,内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英语写作等,总分100分。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词汇语法:30分。
2、阅读理解:40分。
3、英语写作:30分。
三、试卷题型
题型包括多项选择、改错、简答、命题作文等。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40 德语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查考生对德语语言的掌握情况,既考查基础知识也考查运用能力。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名词、代词、形容词的变格形式和各格的基本用法,占10%;
动词直陈式主动态的现在时态、现在完成时态、过去时态及其基本用法占10%;
简单句、并列复合句和简单主从复合句的结构和成分,占10%;
常用介词的主要用法,占10%;
直陈式被动态5种时态及其基本用法,占10%;
介词和连词的纵向比较及其用法,占10%;
复杂主从复合句的结构及其用法,占10%;
分词结构的组成及其用法,占10%;
虚拟语气及命令式的基本形式,占10%;
短文写作,占10%。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试卷满分为100分。
客观题选择题(4选1)为20分或30分,主观题为80分或70分。
客观题以语法词汇为主;主观题包括语法词汇测试、德汉互译、短文理解及写作等。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

245 二外俄语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已学常用基本词语和基本语法规则的能力;考察学生阅读理解一 般读物获取信息的能力;考察学生正确理解内容较浅显的原文和用汉语表达原文内容的能 力;考察学生用俄语简单表达思想的能力。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本考试包括五个部分:1、语法结构 (词法、句法)20%; 2、词汇用法 10%; 3、阅读理解 30%; 4、俄译汉 20%; 5、写文 20%。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1、完形填空或联句 20%;
2、选择题 40%;
3、俄译汉 20%;
4、写文 20%。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3 小时。(满分 100 分)


246 二外日语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日语基本词汇2500左右,熟练应用日语语法,能够阅读现代日语文章,具备一定的汉日互译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形式是笔试,卷面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参考资料。
三、考试试题基本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字与词汇(大约25分左右)
测试考生对日语词汇及日语汉字的掌握程度。
第二部分:语法(大约25分左右)
测试考生对日语语法以及短语、惯用句型等的熟练程度。

第三部分:日文阅读理解与汉日互译(大约50分)
测试考生对日语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汉日互译能力。
四、参考书目:
1、新版《标准日本语》的初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旧版《标准日本语》的初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47 二外德语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查考生对作为第二外语的德语语言的掌握情况,既考查基础知识也考查运用能力。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名词、代词、形容词的变格形式和各格的基本用法,占10%;
动词直陈式主动态的现在时态、现在完成时态、过去时态及其基本用法占10%;
简单句、并列复合句和简单主从复合句的结构和成分,占10%;
常用介词的主要用法,占10%;
直陈式被动态5种时态及其基本用法,占10%;
介词和连词的纵向比较及其用法,占10%;
复杂主从复合句的结构及其用法,占10%;
分词结构的组成及其用法,占10%;
虚拟语气及命令式的基本形式,占10%;
短文写作,占10%。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试卷满分为100分。
客观题选择题(4选1)为20分或30分,主观题为80分或70分。
客观题以语法词汇为主;主观题包括语法词汇测试、德汉互译、短文理解及写作等。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


248 二外法语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查考生对作为第二外语的法语语言的掌握情况,既考查基础知识也考查运用能力。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动词变位形式和基本用法,占10%;
常用词汇的主要用法,占10%;
介词、连词和代词的基本用法,占 10%;
简单句、从句的结构和成分,占10%;
直陈式主动态的现在时态、过去时态及其基本用法占10%;
直陈式被动态的基本用法,占10%;
条件式的基本用法,占10%;
虚拟式及命令式的基本形式,占10%;
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占10%;
短文写作,占10%。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试卷满分为100分。
客观题选择题(4选1)为20分或30分,主观题为80分或70分。
客观题以语法词汇为主;主观题包括语法词汇测试、法汉互译、短文理解及写作等。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


344 风景园林基础

一、考试总体要求:
能正确回答有关风景园林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问题,评论应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二、考试内容:
有关风景园林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问题
三、考试题型:
一般分为简答题和论述题两个部分,简答题约占40%,论述题约占6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参考书目:
1、《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王云才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周维权著,清华大学出版社;5、《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6、《西方园林》郦芷若,朱建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7、《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第二版,邬建国著,高等教育出版社;8、《植物造景》苏雪痕编,中国林业出版社;9、《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同济大学李铮生主编,中国建筑工作出版社


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

一、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统计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及各部分所占比例
名词解释:10小题,每题8分,共80分
简答题:5小题,每题20分,共100分
论述题:3小题,每题40分,共120分
三、考试内容及比例
第一部分:心理学导论(50%,共计150分)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3.脑功能学说
(三)感觉
  1.感觉概述
  2.视觉
  3.听觉
  4.其他感觉
(四)知觉
  1.知觉概述
  2.知觉的特性
  3.空间知觉
  4.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5.知觉的信息加工
6.错觉
(五)意识和注意
  1.意识与无意识
  2.注意概述
  3.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六)记忆
1.记忆概述
2.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感觉记忆
  4.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5.长时记忆
  6.内隐记忆
(七)思维
  1.思维概述
  2.表象
   3.概念
  4.推理
  5.问题解决
  6.决策
  7.想象
(八)动机
  1.动机概述
  2.动机的种类
  3.动机的理论
(九)情绪
  1.情绪概述
  2.情绪与脑
  3.表情
  4.情绪理论
5.情绪的调节
(十)能力
  1.能力概述
  2.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3.能力的测量
4.情绪智力
  5.智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十一)人格
  1.人格概述
  2.人格理论
  3.认知风格
  4.人格测验
  5.人格成因
(十二)社会心理
  1.自我
  2.社会认知
3.社会行为
4.态度和偏见
5.人际关系
6.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第二部分:心理统计与测量(50%,共计150分)
(一)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1.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2.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
3.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4.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5.实验设计
6.实验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二)反应时法
  1.反应时概述
  2.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3.反应时技术
(三)心理物理学方法
  1.阈限的测量
  2.心理量表法
  3.信号检测论
(四)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1.知觉实验
2.学习实验
  3.记忆实验
  4.情绪实验
5.注意实验
6.思维实验
(五)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特征与分类
2.经典测量理论模型
3.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六)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1.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
  2.心理测验的施测
  3.测验常模
  4.标准参照测验
  5.常用心理测验
  6.心理测验的应用
(七)描述统计
  1.集中量数
  2.差异量数
  3.相对量数
  4.相关量数
(八)推断统计
  1.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2.参数估计
  3.假设检验
  4.方差分析
  5.统计功效与效果量
  6.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7.卡方检验
  8.非参数检验
  9.多元统计分析初步

参考教材
1.《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19(第5版)
2.《心理与教育测量》, 郑日昌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第3版)
3.《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等,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15(第4版)
5.《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第4版)

 

349 药学综合

一、考试总体安排
1. 试卷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三部分考题,每部分150分。考生在其中任选两部分作答,共计300分。
2. 每部分考题150分中,120分为双语考题,中英文作答皆可;30分为英文考题,需以英文作答。

二、考试总体要求
(一)有机化学部分
较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各类有机化学反应,能够写出主要产物的结构式或反应条件,并能写出反应过程机理,掌握较为复杂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二)分析化学部分
掌握对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备综合运用分析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生物学/生物化学部分
1.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四类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是一个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
2.生殖和发育:所有生命体都有生殖、生长和发育。生殖是生物复制更多的自己的过程。非生命体,例如岩石,碎解为更多部分,但这与生殖中产生整个、完整的生命体是不一样的。
3.代谢:所有生物都为了能量而代谢。生命需要能量。代谢是给生命过程提供动力所需要的化学反应的总和。我们代谢我们的早餐,为我们好好过一天提供能量,包括生长和身体的保持。
4.遗传:所有生物使用核酸(DNA或RNA)将特征从一代传到下一代,这种情况称为遗传。

三、考试内容与比例
(一)有机化学部分
1.掌握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则和原理。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按官能团分类)的结构及基本反应。(本部分约占 5-20%)
2.掌握电子效应、立体效应、中间体稳定性、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等物理性能,以及它们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本部分约占 5-20%)
3.掌握各种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及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能够写出主要反应产物、反应条件及反应机理。(本部分约占 30-70%)
4.掌握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能够判断或写出反应产物的正确立体结构。(本部分约占 5-20%)
(二)分析化学部分
1.掌握分析化学中数据处理方法。(本部分约占5-10%)
2.掌握化学定量分析中各种容量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滴定条件的选择和控制,滴定化学计量点的计算,滴定误差的计算,能熟练地应用以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熟悉重量分析法的基础知识及相关概念。(本部分约占15-30%)
3.掌握分析化学中主要仪器分析方法。(本部分约占60-80%)
(1)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0-5%)
(2)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的基础理论,定性、定量计算方法及应用;(15-20%)
(3)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定性分析的应用;(5-10%)
(4)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5-10%)
(5)色谱法:平面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定性,定量计算及应用;(15-20%)
(6)不同类型毛细管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0-10%)
(7)熟悉色谱联用分析法:色质联用,色谱-色谱联用分析法的特点。(0-5%)
(三)生物学/生物化学部分
1.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四类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是一个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25%)
2.生殖和发育:所有生命体都有生殖、生长和发育。生殖是生物复制更多的自己的过程。非生命体,例如岩石,碎解为更多部分,但这与生殖中产生整个、完整的生命体是不一样的。(15%)
3.代谢:所有生物都为了能量而代谢。生命需要能量。代谢是给生命过程提供动力所需要的化学反应的总和。我们代谢我们的早餐,为我们好好过一天提供能量,包括生长和身体的保持。(40%)
a.生物能量(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发生在生物体内,将食物来源的生化能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的代谢反应和过程。
b.酶作为生物催化剂
酶是大分子生物催化剂。酶加速或催化化学反应。它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提高反应速率。
c.代谢
代谢是活的生命体在细胞内,生命维持的化学转化。这些酶的催化反应使得生命体生长,繁殖,维持结构和对环境反应。
4.遗传:所有生物使用核酸(DNA或RNA)将特征从一代传到下一代,这种情况称为遗传。(20%)
a.基因和基因组的性质
基因组是单个细胞的所有基因数据。它包括细胞核内的基因,也包括线粒体DNA。基因是基因组的一部分,编码一个蛋白。基因有各种密码子组成。每一个密码子编码一种氨基酸 (众多氨基酸连接在一起形成蛋白质)。每个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
b.DNA复制和修复
DNA复制是从一个DNA分子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复制品的过程。这个生物过程发生在所有活的生命体中,是生物遗传的基础。DNA由双链组成,每条链作为模板,合成一条互补链,这一过程称为半保留复制。细胞的读码验证和错配检测机制保证了DNA复制的几乎完美的保真性。
DNA修复是细胞发现并修改基因组中DNA分子的损伤过程。
c.基因表达:从转录到翻译
基因表达是基因所含的信息用来合成功能基因产物的过程。这些产物通常是蛋白质。但是,非蛋白编码基因,例如tRNA或snRNA基因,这些基因的产物是功能性RNA。

四、试卷题型及比例
(一)有机化学部分
写产物及反应条件题、选择题、简答题,反应机理题、合成题。题型不一定每次命题同时全有,其中:选择题或写产物及反应条件题约占40%,简答题约占20%,反应机理题约占20%,合成题约占20%。
(二)分析化学部分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占 10-30%,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不一定每次命题同时全有,所占比例也有变化,约10-40%,综合论述题占30-50%。
(三)生物学/生物化学部分
名词解释(双语)、判断题(双语)、选择题(双语)、填空题(双语)、简答题(双语)、综合论述题(英文),以上题型可交替运用(中英文双语出题)。

五、考试形式及时间
1. 考试形式:笔试,每部分考题150分钟,120分为双语考题,中英文作答皆可;30分为英文考题,需以英文作答。
2. 考试时间:三小时。

六、主要参考教材
(一)有机化学部分
1. 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 倪沛洲主编,《有机化学》(供药学类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
(二)分析化学部分
1.《分析化学》,柴逸峰,邸欣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David G. Watson, Elsevier Press, 2012 (Third edition).
(三)生物学/生物化学
1.《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三版,2015年08月出版;
2. Biology (8th Ed): Campbell & Reece, Benjamin-Cummings Pub Co. (2009).


354 汉语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约占80分
2.汉语应用能力,约占40分
3.汉语语言分析,约占30分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试卷题型包括三种:名词解释、简答和分析论述。其比例分别为:30分、40分和80分。
四、考试形式
(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五、参考书目
1.《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356 城市规划基础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1、全面掌握城市规划原理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有关技术经济等问题;
2、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外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外经典城市发展思想、理论的基本内容;
3、了解当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变化,对当前热点城市规划理论、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4、具有良好的综合分析与思辨能力,以及通过文字或结合绘图的综合表达能力;
5、运用基本的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综合解决新问题,具备一定的触类旁通、关联理解能力。
二、 考试的内容、试卷题型及比例:
(1)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能准确地解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各种名词和基本概念;
②能正确、清楚、简明扼要地表述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有关技术经济问题;
③ 能有理论、有实例、有分析、有观点的通过笔述和绘图,正确表述关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各种理论、观点、思潮以及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2)试卷题型及比例
一般分为概念(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叙述题等几个部分。概念题约占20%,简答题约占30%,叙述题约占50%。
三、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参考书目:
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中国城市建筑史》,董鉴泓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外国城市建筑史》,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汇刊)》、《外国城市规划》等杂志。

 

357 英语翻译基础

一、考试总体要求
《英语翻译基础》重点考察考生的英汉互译专业技能和潜质,内容包括:词汇翻译(中英文术语或专有名词)和英汉互译(中英文语篇互译),总分150分。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词语翻译: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等英汉互译,30分。
2、英汉互译:段落或文章英汉互译,英译汉约250-350个单词,汉译英约150-250个汉字,120分。
三、试卷题型
词语、段落或文章翻译。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431 金融学综合

一、考试总体要求
本大纲适用于金融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本项考试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工具;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分析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金融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金融学综合》考试由金融学、财务管理构成。其中金融学占60%、财务管理占40%。考试满分为150分。
金融学部分:
1、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2、货币的时间价值与现金流贴现分析
3、债券定价分析
4、股票定价分析
5、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6、资产组合的基本原理
7、金融衍生工具
财务管理部分:
1、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2、价值衡量
3、财务分析
4、企业融资决策
5、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6、长期投资决策
7、短期财务决策
8、利润与股利分配政策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选择题和概念题,约占20%
2、简答题,约占25%
3、论述分析题,约占总分的25%
4、计算分析题,约占30%
四、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兹维·博迪和罗伯特·C·默顿,金融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六、专业课无辅导

436 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一、考试总体要求
本大纲适用于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本项考试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工具;掌握资产评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各类资产评估的基本内容;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分析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150分)
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考试由经济学、资产评估学、财务管理构成。其中经济学占40%、资产评估学占30%、财务管理占30%。
经济学部分:
1、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2、消费者行为理论
3、生产理论
4、成本理论
5、宏观经济学基础:国民收入核算、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GDP的计算方法、GDP与GNP的关系等。
资产评估学部分:
1、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
2、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3、机器设备评估
4、房地产评估
5、无形资产评估
6、流动资产评估
7、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评估
8、企业价值评估
9、资产评估报告
10、资产评估准则
财务管理部分:
1、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2、价值衡量
3、财务分析
4、企业融资决策
5、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6、长期投资决策
7、短期财务决策
8、利润与股利分配政策等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选择题和概念题,约占20%
2、简答题,约占25%
3、论述分析题,约占总分的25%
4、计算分析题,约占30%
四、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编,资产评估,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六、专业课无辅导


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中外文化、教育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约占30分
2.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知识,约占40分
3.材料分析写作,约占80分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试卷题型包括三种:名词解释、简答和写作,其比例分别为:30分、80分、40分。
四、考试形式
(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五、参考书目
1.《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商务印书馆)
2.《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师大出版社)
3.《西方文化概论》(曹顺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46 城市规划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在设计方案中灵活运用城市规划原理及相关知识;
2、能全面掌握各规划设计阶段的要求、深度、表现方法;
3、掌握国家相关技术经济指标的有关规定和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
4、了解现行城市规划相关法规知识并能够在方案中综合运用。
二、考试内容、试卷题型及比例:
城市(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各种类型,每年考其中的一种类型。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连续 3 小时。
四、参考书目
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城市规划快速设计:空间形态的表达》,张赫等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快速设计作品选》,天津大学城乡规划系编写组,天津大学出版社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一、 考试总体要求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现代汉语写作水平和百科知识,内容包括: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和命题作文,总分150分。
二、 考试内容及比例
1、百科知识:50分。
2、应用文写作:约500个汉字的应用文体文章一篇,40分。
3、命题作文:约800个汉字的现代汉语文章一篇,60分。
三、试卷题型
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作文。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510 景观规划设计(全天连续设计6小时)

一、考试总体要求:
能运用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各种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二、考试内容:
    城市典型景观环境(包括:广场、公园、庭院、居住区、校园、滨水区、建筑外环境等中小尺度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三、考试题型:
方案快题设计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6小时


511 艺术设计(全天连续设计6小时)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设计学、艺术专业考生应根据试卷要求进行设计。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设计学、艺术专业考试的内容为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及相关艺术设计,包括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室内空间设计,城市广场、公园、庭园、街道等环境空间景观设计, 以及雕塑、壁画的小品等。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快速表现图形式。考试时间:连续 6 小时


513 建筑设计(全天连续设计6小时)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考生应运用建筑设计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一项包括外部环境规划在内的建筑设计方案。
2、方案应正确安排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作出环境设计,并依据设计任务的要求达到合理的功能布置和流线组织。
3、设计方案应具有较好的空间组合,并能体现建筑的性格特征,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4、设计方案应具有工程技术方面的可能性,主体结构布置合理,层高确定得当,构造合理。
5、设计造型较好,图面表达准确,具有较熟练的表现技巧,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6、图面一律用白纸黑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范围为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或旧建筑的扩建、改造设计及其环境设计,规模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决定。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题型以一般功能要求为主,便于充分发挥考生的设计技能。如属特殊功能要求,另附参考资料。
2、试题结构包含:环境设计(总平面及周围环境)、单体建筑设计(平、立、剖面及透视)、及表现技能等三个方面。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
考试时间:连续6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目
1、《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沸郎西斯、D 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
3、《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1—9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602 数学分析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察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及其用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极限(包括上、下极限、二重极限和累次极限)概念、性质与计算;函数的连续性和一致连续性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导数、微分、偏导数和全微分;微分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包括偏导数在几何上的应用);二元函数的极值与条件极值;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定积分存在的条件;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及各种积分之间的关系;各种积分在几何上与物理上的应用;数项级数敛散性判别法(包括条件收敛和绝对收敛);函数列、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及其判别法;一致收敛的函数项级数的性质;求幂级数的收敛域及其和函数;函数的幂级数与富里埃级数展开;含参变量积分的概念、性质;含参变量广义积分一致收敛的概念及其判别法;一致收敛的含参变量广义积分的性质及其应用。
极限论占15%,单变量微积分学占40%,级数论占25%,多变量微积分学占20%。
三、 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约占70%,证明题约占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分)

716 基础生物化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生命体的物质组成以及分子(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结构、性质与功能,物质代谢的规律、能量转化及其调控机制等。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了解生物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运用生物化学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和具体分析方法来分析并解决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的初步能力。要求试卷书写清楚、专业术语运用准确,答题完整。
二、考试内容
1.蛋白质化学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通式、结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的概念及亚基;肽键的特点);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蛋白质三维结构测定方法、特点及研究进展;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鉴定方法;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核酸化学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核酸及核苷酸的结构、结构单位及理化特性;DNA和RNA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DNA的三级结构;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核酸的研究方法
3.糖类结构与功能
糖的概念、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功能;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糖聚合物及它们的生物学功能;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糖的鉴定原理和方法
4.脂质与生物膜
生物体内脂质的类别及功能;甘油脂、磷脂以及脂肪酸特性;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及脂类分子在生物膜上的分布特征,“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
5. 酶学
酶的概念、国际分类和命名;酶的作用特点、机制及酶活性调节的因素;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酶的分离纯化与活力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抗体酶、核酶和固定化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6. 维生素和辅酶
维生素的分类及性质;水溶性维生素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脂溶性维生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7. 激素
激素的分类;激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机制;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常见激素的结构和功能;激素作用机理;理解第二信使学说
8.新陈代谢和生物能学
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ATP与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的生物学功能;电子传递过程与ATP的生成;呼吸链的组分、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9. 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糖的代谢途径和有关的酶;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发生部位和过程;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场所、原料及主要途径;糖原合成作用;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及催化反应的关键酶;磷酸戊糖途径及其限速酶调控位点;光合作用的概况,了解光合作用的总过程;光呼吸和C4途径,理解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了解单糖、蔗糖和淀粉的形成过程
10. 脂类的代谢与合成
脂肪动员的概念、限速酶;甘油代谢;脂肪酸β-氧化过程及其能量的计算;酮体的生成和利用;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及胆固醇的转化及排泄;理解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血脂及血浆脂蛋白
11. 核酸的代谢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途径;外源核酸的消化和吸收;碱基的分解;核苷酸的分解和合成途径;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辅酶核苷酸的结构和作用
12. DNA,RNA和遗传密码
DNA复制的一般规律;参与DNA复制的酶类与蛋白质因子的种类和作用(重点是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DNA复制的基本过程;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比较;DNA的损伤与修复的机理;转录基本概念;参与转录的酶及有关因子;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了解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启动子的作用机理;RNA转录后加工的意义;mRNA、tRNA、 rRNA和非编码RNA的转录后加工;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周期和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应用;RNA的复制:单链RNA病毒的RNA复制,双链RNA病毒的RNA复制;RNA传递加工遗传信息,了解RNA转录与复制的机制,掌握RNA聚合酶的作用机理;染色体与DNA;DNA的转座;转座子的分类和结构特征;转座作用的机制;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
13. 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
m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密码子的概念与特点;tRNA、核糖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和原理;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分子的种类和功能;翻译后的加工过程;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区别;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及其分子机理
14. 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代谢的调节网络,理解代谢途径的交叉形成网络和代谢的基本要略;酶活性的调节,理解酶促反应的前馈和反馈、酶活性的特异激活剂和抑制剂;细胞膜结构对代谢的调控作用;细胞信号传递系统,了解细胞信号传递和细胞增殖调节机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区别;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前水平的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活性的调节和转录因子的功能;操纵子学说及模型,几种重要操纵子如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组氨酸操纵子和recA操纵子;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起始的调节;翻译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理解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和翻译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15.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的简介;DNA克隆的基本原理;基因的分离与DNA合成和测序;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核酸顺序分析;掌握RNA和DNA的测序方法及其过程;克隆基因表达的基本概念;基因功能研究的常用方法和原理;了解蛋白质工程的进展
16. 高等动物的基因表达(了解内容)
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基因表达与DNA甲基化;DNA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抑制机理;基因表达与组蛋白修饰;蛋白质磷酸化与信号传导;分子伴侣的功能;原癌基因及其调控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30%
2.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50%
3.实验方案设计及计算题:2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务必书写清楚、符号和西文字母运用得当。不得在试题上答卷。
五、参考书目
[1]王镜岩等.生物化学(第3版,上册、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Benjamin Lewin,余龙等译.《基因VIII》(中文版),科学出版社,2005.


717 普通物理

1. 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核学生对普通物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物理知识面的宽度以及对问题分析、处理的能力和灵活性。
2.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一)力学:40% (60分)
(1).质点与刚体运动学:运动学方程,轨道及轨道方程,速度,加速度及其分量表示。角速度,角加速度,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2).质点、质点组与刚体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
(3).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简谐振动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简谐振动的合成。平面简谐波方程,惠更斯原理,波的叠加与干涉,驻波。
(二)电磁学:40% (60分)
(1).真空与介质中的静电场:静电场的电场强度,电场力的功,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叠加原理,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高斯定理,环路定理。导体的静电平衡问题,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各向同性介质中的D与E的关系与区别。电容,静电场能量。
(2).稳恒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矢量,磁场的叠加原理,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安培定律,载流线圈的磁场及在外磁场中所受的力矩。运动电荷的磁场,洛仑兹力。
(3).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自感,互感。自感储能,磁场能量。
(4).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位移电流,麦氏方程组,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基本性质,电磁波的能量、能流和能流密度。
(三 )光学 20% (30分)
(1).光的干涉:相干光,光程,光程差与位相差,杨氏双缝干涉,薄膜等厚干涉,麦克耳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光的衍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单缝的夫子良和费衍射,光珊衍射。
(3).光的偏振:自然光与线偏振光,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双折射现象,起偏器与检偏器,线偏振光的获得与检验。
(4).光的量子性:光电效应及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光的波粒二象性。
3. 试卷题型及比例
题型以计算题为主,概念题、选择题、填空题和证明题为辅,综合类题占10%左右。
4.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5. 参考书目
张三慧,《大学物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718 有机化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有机化学"入学考试是为招收化学类硕士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的有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实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8~10%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振杂化体及芳香性,同分异构、互变异构及构象等。4-6%
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小环张力、邻基效应、氢键的概念及上述效应对化合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影响。4-6%
4.主要官能团(烯、炔、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卤甲酰基、氨甲酰基、氰基、磺酸基等)的化学性质及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8-20%
5.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羟基酸、羟基酸、丙二酸酯、β-丙酮酸酯、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偶氮化合物、磺酸、简单杂环化合物、单糖、元素(Mg、Zn、Cu、Li)有机化合物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30-35%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6-12%
7.饱和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亲核取代,碳碳重键的亲电、自由基、亲核加成,消除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烷烃、烯烃、炔烃、醇、醛、芳烃侧链的氧化、烯和炔烃的臭氧化、Baeyer-Villiger氧化),还原反应(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等化合物的氢化还原及选择性还原反应),歧化反应(Cannizzaro反应),缩合反应(羟醛反应、Claisen缩合、Claisen-Schmidt缩合、Perkin反应),降级反应(Hofmann降解,脱羧),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重排反应(Wagner-Meerwein重排、烯丙位重排、频那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重排)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0-25%
8.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苯炔等的生成、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能够从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产物结构。6-8%
9.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及基本合成实验操作及产物的后处理。8-12%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结构式6-12%
2.完成反应(由反应物、条件和产物等已知条件写出条件、产物或反应物之一)25-45%
3.选择填空(涉及中间体的稳定性、芳香性、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构象与构象分析、官能团的鉴定、反应活性、酸碱性等)6-15%
4.反应历程:典型反应的历程10-30% 
5.分离与鉴别0-8%
6.推断化合物的结构(给定化学反应、化学性质、红外、核磁等条件)6-12%
7.合成题:10-25%
8.实验题(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作用及应用条件,分析实验中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6-12%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有机化学"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张文勤,郑艳等编,《有机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唐向阳,余莉萍等编,《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程》(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15年

 


720 法学基础综合

1.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法理学、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并能够综合运用。能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
2.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法理学(50%)、民法学(50%)

3. 试卷类型及比例
名词解释:      约占10%--20%
简答题:        约占40%--50%
论述题或案例分析:        约占30%--40%
4.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

72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即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的理解。考察的重点在于,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特别是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以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考生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毛泽东思想部分约占20%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约占80%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简答题占30%;辨析题占30%;分析论述题占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五.主要参考教材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722 语言文学基础

A卷(适用于文艺学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批评能力、综合分析文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中国古代文学占比30%,中国现当代文学占比30%,文学理论占比30%,外国文学占比10%。
三、试卷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文本分析题等题型。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主要参考书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4.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5.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6. 冯骥才《冯骥才分类文集》(16卷),中州古籍出版社。
7.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
8.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亚非卷》,南开大学出版社。
9.《外国文学史》编写组《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1.《文学理论》编写组《文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B卷(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检查考生对语言学史和现代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检测其对语言现象的分析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语言学史占20%,语言学概论占80%。
三、试卷题型
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等。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主要参考书目:
1.《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语言学概论》胡明扬、贺阳、沈阳,语文出版社,2000
3.《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723 基础英语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基础课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检测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考试中的客观题和主观题保持合理科学的比例。
二、 考试内容
题目类型:
1.综合填空 (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
2.词义辨析
3.阅读理解(客观、主观题型)
4. 简答题 (解词等)
5. 写作
三、 考试形式及时间
闭卷考试             180分钟

724 教育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1.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
3.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及各部分所占比例
概念解释题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分析题                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三、考试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1.学习的含义与作用
2.学习的分类
3.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4.学习风格与教育
(三)学习的主要理论
1.学习的联结理论
2.学习的认知理论
3.学习的建构理论
4.学习的人本理论
(四)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五)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的含义与作用
2.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
3.学习迁移的条件与促进
(六)技能的形成
1.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2.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1.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2.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1.能力的基本理论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创造性的基本结构
(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1.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2.品德形成过程和培养
3.品德不良的矫正
(十)教师的心理

考试参考书
1.《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28 建筑理论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建筑历史》(含中、外建筑史)和《建筑构造》两个部分。考试出题以主要参考书涉及的内容为主,不出偏题怪题,但需要考生在参考书范围内能够触类旁通,关联理解,按研究生考试要求体现学习中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部分
(1)考试内容及要求
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大部分一般都含有简答或名词解释、绘简图、叙述和评析等内容。在许多情况下绘图和述评可能是综合要求的,需要学生认真审题。
(2)试卷题型
①中国建筑史:
简答或名词解释与绘图主要内容包括著名建筑和建筑技术、重要建筑史实;典型建筑平面、立面、剖面(结构)、屋顶和建筑类型形象及著名建筑作品形象。阅读理解与思考述评题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建筑,亦可包括近现代建筑同古代传统的关联。要求考生一方面了解中国建筑发展中形成的各种法式规则及其社会文化意义,了解中国建筑的材料构造技术对造型的影响;另一方面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它们的形成过程、典型特征和现有著名实物,能从各时代作品到演变、从群体到单体、从结构到装饰对它们做出叙述与评论。
中国建筑的木结构和建筑群体在建筑史上重要地位。有关构架方式和群体(包括城市和园林)在中国建筑史的特点应得到考生的重视。
②外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以西方史为主,但作为基本史实考察,也可能在较少的分数内涉及古埃及等其他地区。史实考察范围为从奴隶社会至20世纪70年代,一些考题要求联系当代。
绘图题要求以草图形式比较准确地表达典型历史建筑风格或著名作品的平、立、剖面或结构与造型特征;简答题内容包括历史时间,主要建筑风格、建筑思潮及其历史文化背景与艺术特点,著名人物与观点,著名作品特征等各方面史实。思考题要求考生在掌握前两项考察知识的基础上,能流畅地联系当代建筑艺术发展,对历史上的建筑形式特点、建筑艺术观点等做出分析评价。
2. 建筑构造部分:
(1)考试内容及要求:有关建筑组成及构件的内容和相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技术内容。
①能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建筑构造相关的各种名词和基本概念。
②能正确、清楚地表述建筑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构成原理、构造设计原则和方法;特殊构造做法及判断常见构造设计的错误做法和改正措施。
③根据给定的条件(绘图或文字),按要求正确设计和绘制相应的构造详图,并按施工图深度正确表达构造做法、材料、比例、尺寸及标注。
(2)试卷题型:
基本概念中包括:判断﹑填空﹑名词解释;根据文字条件作图﹑补图﹑改错图;根据文字条件或指定部位进行构造详图设计和绘制。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 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满分80分。
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建筑历史发展演变的进程,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各种建筑特点;能够分析历史上各种建筑创作思想、总结传统经验以适应现实需要。
考生应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叙述、绘图与综合分析能力;既能从特定历史阶段角度,又能从发展演变角度认识建筑设计思想与作品;既能叙述与描绘具体建筑思想与作品特点,又能具备历史传统对当今建筑起到怎样影响的知识。
2. 建筑构造:满分70分。
一般要求:
掌握中小型民用建筑构造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能;了解建筑工业化以及大型公共建筑构造的一般构造原理和基本构造方法;
能根据方案设计图综合运用建筑构造理论和方法,建筑材料及一般结构知识进行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的构造设计﹑完成平﹑立﹑剖面及部分构造详图的设计。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基本要求和绘制方法。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参考书目:
建筑构造部分:
(1) 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考试内容以《建筑构造》上、下册教材为主,辅以相关参考书目、标准图集、建筑资料集有关建筑组成及构件的内容和相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技术内容。主要参考书目:1、《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华夏意匠》,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外国城市建筑史》,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建筑构造》(上﹑下册),重庆建筑大学,李必瑜,刘建荣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建筑构造》(第一册﹑第二册),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建筑构造》编写小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1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12、参考各地建筑设计标准图集。

729 中外设计史及理论

一、考试总体要求
评卷要求:历史性知识准确;基础理论正确;评论应具有自己的思想及观点。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设计史论 40%;设计基础理论 30%;设计艺术评论 30%。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
四、主要参考书目:
1、西方现代艺术史,H.H.阿纳森 著,邹德侬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国建筑史,潘谷西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8、设计潜视界,董雅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郝卫国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现代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陈高明 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1、现代艺术的思潮与运动, 陈高明 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732 城乡规划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1、全面掌握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乡规划学科知识,城乡规划体系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形成的知识,城乡规划编制的知识,城乡规划实施的知识。
2、综合了解与掌握与城乡规划工作关系最为密切的八个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即:建筑学、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与环境。
3、重点掌握城乡规划学科涉及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城乡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有关技术经济等问题;
4、重点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外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外经典城市发展思想、理论的基本内容;
5、重点了解当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变化,对当前热点城市规划理论、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6、具有良好的综合分析与思辨能力,以及通过文字或结合绘图的综合表达能力;
7、运用基本的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综合解决新问题,具备一定的触类旁通、关联理解能力。

二、 考试的内容、试卷题型及比例:
(1)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能准确地解释与城乡规划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的各种名词和基本概念;
②能正确、清楚、简明扼要地表述城乡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有关技术经济问题;
③能有理论、有实例、有分析、有观点的通过笔述和绘图,正确表述关于城乡规划学科的各种理论、观点、思潮以及城乡规划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2)试卷题型及比例
一般分为概念(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叙述题等几个部分。概念题约占20%,简答题约占30%,叙述题约占50%。
三、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参考书目:
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中国城市建筑史》,董鉴泓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外国城市建筑史》,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汇刊)》、《外国城市规划》等杂志;5、《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戴慎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徐循初,汤宇卿,建工出版社,2005;7、《大都市地区快速交通和城镇发展》,潘海啸,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8、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参考用书之二《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


733 细胞生物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细胞生物学入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准确地掌握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对近期国内外有关细胞生物学杰出成果应有所了解;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2、细胞基本知识概要(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的共性、细胞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与功能的相关性;了解关于病毒与细胞的关系)。
3、细胞形态结构的研究技术方法和基本原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了解细胞培养、细胞工程、显微操作、活体染色等技术方法。
4、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细胞质基本知识,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的基本结构以及功能;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特点,功能)。
5、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叶绿体的半自性细胞器特点。
6、细胞骨架、微丝的基本成分及其功能、微管的基本成分及其功能、中间纤维的基本知识。核骨架、核基质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特点以及功能意义,染色体支架及其与核基质的关系。
7、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其功能,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8、细胞核与染色体(核被膜的一般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组蛋白的种类和特点、中期染色体的显微形态学、染色体DNA序列的重复性、了解巨大染色体)。
9、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的结构与识别(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细胞膜的基本功能,细胞连接的方式,细胞外被与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功能)。
10、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细胞识别、细胞通讯、受体、信号通路、第一信使、第二信使)。
11、细胞增殖及其调控(有丝分裂的形态学过程,时相划分及各时相的变化标志、减数分裂的形态学过程,时期划分和各期的主要变化特征、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调控)。
12、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性,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植物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与衰老)。
13、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特点,癌细胞的基本特征及肿瘤的发生等)。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试题包括概念题及简答题及论述题。概念题分为名词解释和选择题两类,约占总分的20~25%;简答题一般为5-7题,约占总分的60%,论述题一般为1题,约占总分的15~2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参考书目: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735 中外文化与汉语言基础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生应系统掌握中外文化与汉语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跨文化教育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中国文化史,约65分;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约65分;
外国文化史,约50分;
外国文化基础知识,约50分;
现代汉语基础,约30分;
汉语言基础语法,约40分。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试卷题型包括三种:名词解释、简答和分析论述,其比例分别为:50分、100分和150分。
四、考试形式
(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五、主要参考教材
1.《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师大出版社)
2.《西方文化概论》(曹顺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4.《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36 医学科学与工程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A、B、C、D 四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2个模块。A 模块为医学成像基础,B 模块为数字信号处理,C 模块为医学细胞生物学基础,D 模块为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基础。
(一)A模块:医学成像基础
1. 传统X 射线成像
(1)X 射线物理基础(X 线产生条件及性质;韧致辐射、特征辐射与其对应射线谱;X射线管的技术参数;X 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 线强度与硬度;X 线的硬化;X 线透射与衰减)
(2)X 射线透视成像(传统X 射线成像原理、系统及方式;影响X 射线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典型H-D 曲线形态,其横纵坐标及各参数含义;原发/客观/主观对比度概念,定义公式,相关性推导;传统X 射线成像缺点)
(3)X 线影像质量评价(像素、分辨率、对比度的概念)
(4)经典X 射线断层成像(X 线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
(5)数字减影(数字剪影原理及方法;时序减影、能量减影、混和剪影原理;K 吸收带及K 吸收边缘法概念)
(6)数字化X 线摄影(CR 成像原理、DR 成像原理、二者区别与成像优点)
2. 计算机断层成像
(1)X-CT 定义、成像参数和扫描方式(CT 成像概念;像素与体元概念;衰减系数与CT 值定义;CT 与胶片分辨率差异及原因;窗口技术与窗宽、窗位定义;第一代到第五代CT 特点)
(2)CT 图像重建原理和方法(投影概念与实质;正弦图概念及公式;CT 图象重建方法分类及典型代表算法比较;直接反投影重建法原理、计算及“灰雾”成因)
(3)CT 图像显示和质量评价方法(CT 图像重建显示的代表性图像处理技术;CT 图像特点,与X 射线透视影像的区别;CT 图像质量参数、三种评价参数公式及表征)
(4)CT 装置结构(CT 装置组成;CT 机房要求)
3. 放射性核素成像
(1)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检测物理基础(放射性同位素概念、性质、衰变规律、在医学中的应用;粒子探测器各部分组成、定义、分类、特性等;放射线检测前置放大器的作用)
(2)放射性同位素扫描与γ 照相机(放射性核素成像概念;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原理、
结构;γ 照相机结构、工作原理;)
(3)ECT 成像(ECT 成像原理与分类;SPECT 分类、原理、组成、特点;PET 原理,符合湮灭测量与飞行时间差作用、探测器类型、成像过程;PET 成像优缺点及主要应用)
4. 超声波成像
(1)超声波物理性质(超声波产生及各种物理参数定义、公式;超声波传播和衰减特性;超声辐射声场特性;超声对生物媒质作用)
(2)医用超声换能器(超声辐射声场指向性、近场与远场特性;超声换能器的压电效应原理;超声换能器结构)
(3)超声诊断仪原理(超声波成像基本原理及优势;超声脉冲反射法/脉冲回波法原理;脉冲工作频率(波长)选取考虑因素,与脉冲重复频率间的区别;超声相控阵扫描原理;超声成像基本类型;超声成像回波信号e(t)公式及TGC 原理;A 超、B 超、M 超在显示方面的区别)
(4)超声Doppler 诊断技术(Doppler 效应原理及公式;超声Doppler 血流速度测量主要方法;连续波Doppler 速度测量基本原理;脉冲波Doppler 速度测量基本原理及特点;超声Doppler 测量取得血流方向信息;彩色血流映射主要技术思路;运动目标显示技术和相位检测基本知识)
5. 磁共振成像
(1)核磁共振现象(NMR)及其物理基础(原子核磁矩、核磁子、自旋量子数定义;核磁矩与自旋角动量关系;拉莫尔进动概念与进动频率公式;力学动量矩原理;核磁矩的能级分布与核磁共振现象原理)
(2)核磁共振(NMR)信号产生与检测(宏观磁化原理;引入射频RF 场原因;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 概念;驰豫时间检测方法)
(3)NMR 成像方法(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MRI 图象重建方法)
(4)MRI 装置(磁体系统;NMR 波谱仪;图像重建和显示系统)
(5)MRI 应用(临床诊断应用范围;MRI 与其它成像方法比较)

参考材料:
[1] 高上凯著, 医学成像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年2 月

(二)B模块:数字信号处理
1.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①离散时间信号表示;②离散时间信号运算;③离散正弦信号的周期性;④离散时间系统概念与性质;⑤相关函数;⑥线形移不变系统(LSI)的频率响应;⑦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基本槪念。
2.  z变换与离散时间系统分析:①z变换定义、收敛域;②逆z变换;③LSI转移函数; ④IIR系统结构;⑤ 用z变换求解差分方程。
3.  离散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①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②离散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③信号的抽样与重建;④离散傅里叶变换; ⑤循坏卷积;⑥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4. 快速傅里叶变换:①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概念;②时间抽取基2快速傅里叶变换;③频率抽取基2快速傅里叶变换。
5. 离散时间系统的相位、结构与状态变置描述:①相频响应;②FIR线性相位与零极点分布;③全通系统、最大(小)相位系统;④谱分解;⑤FIR系统结构。
6. 无限冲击响应数字滤波器设计:①滤波器的基本概念;②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设计; ③切比雪夫I型滤波器设计;④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设计;⑤冲激响应不变法IIR数字滤波器设计;⑥双线性z变换法数字滤波器。
7. 有限冲击响应数字滤波器设计:①窗函数法;②频率采样法;③平均、平滑及梳状滤波器。
8. 信号处理中的正交变换: ①希尔伯特正交变换;②K-L变换;③DCT、DWT变换基本概念。
9. 信号处理中的若干典型算法:①信号的抽取与插值;②信号的子带分解,窄带信号;③逆系统、反卷积:④同态滤波器。
10. 平稳随机信号:①随机信号;②信号处理中的最小平方估计;③功率谱佑计;④平稳信号的各态遍历性。
参考材料:
[1]《数字信号处理 — 理论算法与实现》,胡广书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2版)。
[2]《数字信号处理题解及电子课件》,胡广书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三)C模块:医学细胞生物学基础
1. 细胞的概念与分子基础
(1)细胞的一般结构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
(3)核酸、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
2.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1)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2)几种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及应用范围
(3)细胞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技术及原理
3. 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
(1)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信号假说、内质网的功能、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溶酶体的功能
(2)内质网、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类型
4.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1)线粒体的结构
(2)细胞呼吸和氧化磷酸化、细胞能量转换的主要环节及发生部位
5.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呼吸系统生理
(1)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和功能、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装配过程
(2)细胞运动的形式以及细胞运动的机制和调节
6. 细胞核
(1)细胞核的功能
(2)间期核的超微结构;
(3)核小体,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概念
(4)核仁化学组成、亚微结构及功能
7. 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蛋白质的合成
(1)基因的复制,基因表达的概念
(2)基因转录和加工,翻译和修饰
(3)蛋白质合成、转运和分泌过程
8.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
(1)紧密连接、桥粒、粘合带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作用及间隙连接的结构和分布特点
(2)细胞连接的分类、通讯连接的功能作用
9.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和各自的功能作用
10. 细胞的信号转导
(1)信号转导体系的主要成员; 受体、配体、G 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第一信使以及第二信使的概念;
(2)受体的基本类型、G蛋白的类型和G蛋白的作用机制
(3)第二信使概念,cAMP、cGMP以及IP3、DAG等第二信使的产生及主要传导途径
11.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细胞周期的概念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细胞的主要形态和生化活动的变化
(3)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机制及细胞周期与肿瘤生长和肿瘤治疗关系
12.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和细胞决定的概念
(2)细胞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细胞分化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关系
13.细胞衰老与细胞死亡
(1)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的异同点
(3)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机制
14.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的主要相关技术、细胞工程的应用
15.干细胞
(1)干细胞的概念、分类、分化及增殖分裂特征
(2)干细胞研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材料:
[1]《医学细胞生物学》,作者:罗深秋,科学出版社(2011-08)

(四)D模块: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基础
1.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1)人体解剖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
(2)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2. 人体的基本构成
(1)四种基本人体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2)细胞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细胞、组织、器官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细胞膜的功能
(4)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3. 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骨的形态和结构,全身主要骨和骨连结
(3)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运动
(4)肌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5)肌肉的收缩功能
4. 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2)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3)大脑的基本结构和高级功能
(4)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5. 感觉器官
(1)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及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和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4)视网膜的感光机能以及声波在二内的传导与感受,听动的传导。
6. 血液
(1)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和涵义
(2)血液的组成和正常含量、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
(3)血液凝固的过程和机制
7. 循环系统
(1)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心脏的位置、结构、组成和功能
(3)全身主要动、静脉的名称和分布
(4)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5)正常人体心电图的产生及图形
(6)动脉血压的产生及相对恒定的生理意义
(7)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8)心脏与血管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8. 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肺的位置和形态及胸膜腔的特点
(3)肺泡膜的结构特点
(4)呼吸的基本环节,肺通气、肺换气的机理
9. 消化系统
(1)消化吸收的概念及种类
(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食物在消化管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
10. 营养、代谢与体温调节
(1)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主要生理功能
(2)能量代谢和基础代谢的概念
(3)体温相对恒定的机制
11. 泌尿系统
(1)排泄的概念及其意义
(2)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肾的结构及尿生成的过程和机制
(4)肾小球率过滤的概念及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2. 内分泌系统
(1)激素的概念及作用机理
(2)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几种主要激素(生长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4)下丘脑与垂体内分泌功能
参考材料:
[1]《人体解剖生理学》,作者:周华 崔慧先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737 建筑历史理论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个部分。考试出题以主要参考书涉及的内容为主,不出偏题怪题,但需要考生在参考书范围内能够触类旁通,关联理解,按研究生考试要求体现学习中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中国建筑史部分
中国建筑史以中国古代建筑史为主,亦可少量涉及近现代建筑同古代传统的关联。要求考生一方面了解中国建筑发展中形成的各种法式规则及其社会文化意义,了解中国建筑的材料构造技术对造型的影响;另一方面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它们的形成过程、典型特征和现有著名实物,能从各时代作品到演变、从群体到单体、从结构到装饰对它们叙述、分析与评论。由于中国建筑的木结构和建筑群体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关木构架的形成、演变与空间特征以及群体(包括城市、园林、宫殿、坛庙、陵寝、寺庙等)的外部空间特点应得到考生的重视。
2.外国建筑史部分
外国建筑史以西方史为主,但作为基本史实考察,也可能在较少的分数内涉及古埃及等其他地区。史实考察范围为从奴隶社会至20世纪90年代,也会涉及当代问题,考点包括历史时间、主要建筑风格、建筑思潮及其历史文化背景与艺术特点、著名人物与观点、著名建筑书籍、著名作品特征等各方面史实。要求考生可以用草图形式比较准确地表达典型历史建筑风格或著名作品的平、立、剖面或者结构与造型特征;可以根据图片内容准确填写出建筑物名称、风格、建筑师、年代等基本内容;并且要求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流畅地联系当代建筑艺术发展,对历史上的著名案例、著名建筑师、建筑形式特点、建筑艺术观点等做出分析评价。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中国建筑史与外国建筑史两部分,题型一般有绘简图、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评析等,在许多情况下题型可能穿插,需要学生认真审题。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各部分满分为75分,合计150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华夏意匠》,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4、《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38 普通地质学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一般科学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技术等)
1.掌握地球科学(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2、掌握地球系统(固体圈层和地球表层圈层,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各圈层的概念(物质组成特点、物理性质特点)、圈层划分依据及地壳的主要特征;理解地球形态、大小及各圈层关系;
3、了解地球表面形态构成及其演化(陆地、海洋地形单元概念)。
(二)地球的物质组成
内容:1、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
      2、矿物的定义、常见矿物的形态、主要性质,以及主要鉴定特征
      3、岩石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要求:掌握矿物及元素丰度的概念、掌握常见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掌握岩石分类及命名原则。
(三)地质年代学
内容:1、相对地质年代及其确定方法与原理
      2、绝对地质年代的理论和方法
      3、地层的接触关系
要求:掌握地质年代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的区别联系;理解相对地质年代的判别方法、绝对地质年龄(同位素测年原理,同位素地质年代概念)的测定方法;理解并掌握地层、地层层序律、化石、生物层序律、标准化石的概念;掌握地质年代表。
(四)地球构造运动
内容:1、岩石变形与地质构造
      2、褶皱与断层
      3、板块构造理论
要求:理解并掌握构造运动、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概念、要素及类型)。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基础,如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转换断层、威尔逊旋回等;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理解板块边界及其分类、板块驱动机制;地幔柱、热点、部分熔融;理解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及有关概念。
(五)三大岩石及其有关成岩作用
内容:1、火成岩与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
      2、变质岩与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3、沉积岩与沉积作用的基本概念
要求: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基本概念,包括矿物组成、结构特点等;掌握三大岩石的形成机制;掌握三大岩石类型的进一步分类;掌握岩浆成因的多样性及鲍文反应序列;掌握三大类岩石的转化机制。
(六)风化作用
内容:1、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
      2、影响各种风化作用的因素
      3、不同风化作用的产物
要求:掌握风化作用的概念、影响因素及类型划分(如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掌握不同类型风化作用的产物与影响因素;掌握土壤和风化壳的概念、结构、类型以及研究意义。
(七)地面流水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内容:1、河流的形成
      2、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3、地下水的运动特征
      4、地下水的化学地质作用
要求:理解地面流水类型及其水动力特征;了解片流和洪流的地质作用过程;掌握侵蚀基准面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下蚀作用及其结果和产物,河流侧蚀作用及其结果和产物);掌握河流的搬运作用、分选作用及磨圆作用;掌握河流的沉积作用及其产物;掌握影响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的因素(如,构造升降运动,气候、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掌握地下水的相关概念(来源,储存形式,化学和物理性质,运动特点)及按埋藏条件划分的地下水类型;理解并掌握地下水岩溶作用(机械冲刷作用及其产物,化学溶蚀作用及其产物);理解并掌握喀斯特的概念、发生条件、主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理解其在工程、水文及环境研究中的意义;了解地下水沉积作用(如,钙华、石笋等)的类型。
(八)冰川和海洋的地质作用
内容  1、冰川的形成、运动
      2、冰川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
      3、冻土的地质作用
      4、海洋环境一般特征
      5、海水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
要求:掌握冰川、冰碛物和冻土的相关概念;理解冰川的类型;掌握冰川剥蚀作用的方式;了解冰期与间冰期的概念。掌握海洋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海洋的动力;理解海洋的环境分区(海底地形单元与环境分区,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理解海进海退及海陆变迁的概念;理解海洋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及其一般特点。
(九)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内容:1、湖泊的概述
      2、湖泊的沉积作用
      3、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要求:掌握湖水的来源、排泄及理化性质;掌握湖泊的成因、类型;理解并掌握湖泊的机械、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及其一般特点。掌握沼泽的概念及成因类型。
(十)风的地质作用
内容:1、风成作用的概述
      2、大气的运动形式
      3、风蚀作用与风蚀地貌、风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4、掌握荒漠的成因及类型
要求:掌握风的地质作用特点及风蚀作用方式和风蚀地貌;理解并掌握风的搬运作用、分选磨圆作用及沉积作用及其一般特点。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及类型。
(十一)地球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
内容:1、地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地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3、地球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未来需求
要求: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地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护。能够运用普通地质学原理及方法阐述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 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填空题                       10小空,每空2分,共2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论述题(五选三)             3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
三、主要参考书目
舒良树 主编,《普通地质学》(第3版),地质出版社,2010年
吴泰然、何国琦 等著,《普通地质学》(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夏邦栋 主编,《普通地质学》(第2版),地质出版社,1995年.

 

739 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理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地理学中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的研究内容;理解自然地理学各分支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自然地理学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熟悉区域自然地理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比例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10%)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转、地理坐标、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地壳的演变。
(二)大气与气候(15%)
    大气的组成与热能、大气水分和降水、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气候形成因子分析、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三)海洋与陆地水(10%)
    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海洋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性质、海水的运动、海平面变化、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河流,包括流域、湖泊与沼泽、地下水、冰川。
(四)地貌(10%)
    地貌的成因与类型、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与冰缘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海岸与海底地貌。
(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20%)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土壤类型特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20%)
    地球上的生物界、生物与环境、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15%)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区划、土地类型研究、人地关系研究。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小题,共30分。
    简答题,6小题,共60分。
    论述题,3小题,共60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
1. 王建 主编,《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田连恕、张建明 编著,《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01 力学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综合问题的分析求解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1)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2)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速度。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20%):
(1)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材料力学综合(40%)
(1)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2)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概念及计算。
(3)应用强度理论计算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
(4)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
(5)压杆稳定性计算。
(6)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实验测试方法、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试卷题型
计算、简答、综合分析题。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10%~20%。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20%~30%。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10%~15%。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805 工程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工程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 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用能的耗散。
2、 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 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状态参数。
4、 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p-v和T-s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 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 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 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30%。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  约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     约20%
3.  分析题与论述题                   约20%,
4.  计算题              约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廉乐明, 1999 年
2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806 测控技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测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A、B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A模块为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B模块为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一)A模块: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
1.测量技术
主要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性能指标。
基本要求:测量、测试、计量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测量标准,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标定、检定与校准;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理想频率响应特性及不失真测试条件;测量系统(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2.测量误差
主要内容: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分类和特征;实验标准偏差的求取方法。
3.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基本要求: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术语,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求取方法;不确定度报告。
4.长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尺寸测量,坐标测量,形位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微纳尺度测量。
基本要求: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及各种常用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工作原理、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视觉三维测量系统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形位误差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步骤;直线度误差的概念和评定方法,常用测量方法和仪器;表面粗糙度评定基准和参数,常用测量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5.角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尺寸的测量,圆分度误差的测量。
基本要求: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及常用测量仪器;圆分度误差的评定指标;圆分度误差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
6.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
主要内容: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速度的测量方法;压差测速和多普勒测速原理;陀螺仪基本特性及角速度测量原理;频闪式转速测量原理及方法;加速度测量原理和方法。
7.力、力矩和压力测量
主要内容:力、力矩和压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力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转矩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压力和真空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
8.机械振动的测试
主要内容: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振动特性参量的测量方法。
基本要求: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及其表征参数;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常用测量方法。
9.温度的测量
主要内容:温标的概念及各种类型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温标的定义;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定律和参比端处理方法;热辐射基本定律,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0.流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流量的基本概念及各种类型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流量的定义;差压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

参考材料:
[1] 孙长库,胡晓东,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二)B模块:测控电路
1.绪论
主要内容:测控电路的功用,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基本要求:了解测控电路的功用,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及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2. 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噪声的基础知识,典型测量放大电路,隔离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实际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包括输入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共模抑制比等的影响;掌握典型测量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计算;了解运算放大器噪声的种类与处理方法,了解隔离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信号调制与解调电路
主要内容: 调幅式测量电路,调频式测量电路,调相式测量电路,脉冲调制式测量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调幅式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包络检波和相敏检波的电路的原理及设计方法;了解调频、调相的方法。
4. 信号分离电路
主要内容: 滤波器基本知识,RC滤波电路,集成有源滤波器
基本要求: 了解滤波器种类,掌握各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重点掌握二阶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5.信号运算电路
主要内容: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对数、指数和乘、除运算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函数型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过程调节器电路。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同相、反相和差分比例放大电路设计方法。掌握加减运算电路,微分、积分电路原理及设计。了解指数、对数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和PID电路的工作原理。
6.信号转换电路
主要内容: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几种常用模拟开关原理,了解采样保持电路原理,掌握电平比较电路、滞回比较电路、窗口比较电路原理及应用。掌握V/f和f/V转换电路原理,运放构成的V/I转换器原理,掌握D/A和A/D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信号细分与辩向电路
主要内容: 直传式细分电路,平衡补偿式细分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单稳四细分辩向电路,电阻链分相细分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细分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平衡补偿式细分中的相位跟踪细分,了解幅值跟踪细分,脉冲调宽型跟踪细分以及频率跟踪细分的原理与方法。
8.连续信号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 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导电角控制逆变器,变频控制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电路;了解导电角逆变器的基本原理;了解变频控制的基本原理。
9.逻辑与数字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的原理。
10. 测控电路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 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系统建模,电路设计
基本要求: 了解测控系统基于电路的实现方法。

参考书材料:
[1] 李醒飞主编. 测控电路第5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年1月

 


807 工程光学与光电子学基础

一、考试模块划分方式:
     考试内容分为A、B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A模块为工程光学,B模块为光电子学基础。

二、各模块初试大纲:
A模块:工程光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的考试旨在考核学生有关应用光学和物理光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际解决光学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独立完成考试内容,在回答试卷问题时,要求概念准确,逻辑清楚,必要的解题步骤不能省略,光路图应清晰正确。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包括应用光学和物理光学两部分。

“应用光学”应掌握的重点知识包括:几何光学的基本理论和成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平面和平面系统对成像的影响、像差的基本概念和典型光学系统的性质、成像关系及光束限制等。具体知识点如下:
1、掌握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包括:四大基本定律及全反射的内容与现象解释;完善成像条件的概念和相关表述;几何光学符号规则以及单个折射球面、反射球面的成像公式、放大率公式等。
2、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典型应用,包括:基点、基面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图解法求像的方法;解析法求像方法(牛顿公式、高斯公式);理想光学系统三个放大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正切计算法以及几种典型组合光组的结构特点、成像关系等。
3、掌握平面系统的主要种类及应用,包括: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光学杠杆原理和应用;反射棱镜的种类、基本用途及成像方向判别;光楔的偏向角公式及其应用等。
4、掌握典型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分析,包括:孔径光阑、入瞳、出瞳、孔径角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视场光阑、入窗、出窗、视场角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渐晕、渐晕光阑、渐晕系数的定义;物方远心光路的工作原理;光瞳衔接原则及其作用;场镜的定义、作用和成像关系等。
5、了解像差基本概念,包括:像差的定义、种类和消像差的基本原则;7种几何像差的定义、影响因素、性质和消像差方法等。
6、掌握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定义和特征,校正非正常眼的方法;视觉放大率的概念、表达式及其意义;显微镜系统的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束限制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临界照明和坷拉照明系统的组成、优缺点;望远系统的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束限制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摄影系统的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束限制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投影系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其照明系统的衔接条件等。

“物理光学”应掌握的重点知识包括:光的电磁理论基础、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等。具体知识点如下:
1、掌握电磁波的平面波解,包括:平面波、简谐波解的形式和意义,物理量的关系,电磁波的性质等;掌握波的叠加原理、计算方法和4种情况下两列波的叠加结果、性质分析。
2、掌握干涉现象的定义和形成干涉的条件;掌握杨氏双缝干涉性质、装置、公式、条纹特点及其现象的应用;了解条纹可见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概念(包括临界宽度和允许宽度、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相干长度和相干时间等);掌握平行平板的双光束干涉定域面、干涉装置、干涉条纹的性质和计算公式;掌握楔形平板的双光束干涉定域面、干涉装置、干涉条纹的性质和计算公式;掌握典型双光束干涉系统(斐索、迈克尔逊)及其应用;掌握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条件、装置、干涉条纹性质与计算。
3、掌握衍射现象定义、衍射系统和分类;掌握矩孔夫琅和费衍射的光强分布公式和衍射条纹性质分析;掌握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光强分布公式和衍射条纹性质分析;了解圆孔夫琅和费衍射的光强分布公式和衍射条纹性质分析,成像系统的分辨本领;掌握多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光强分布公式和衍射条纹性质分析;掌握衍射光栅(平面光栅)方程、特性;了解闪耀光栅、阶梯光栅的方程、特性。
4、掌握自然光、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的定义、特点,偏振度的定义,能够产生偏振光的方法;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掌握晶体光学的基本概念(光轴、主平面、主截面、单轴正负晶体),会用惠更斯原理分析晶体的双折射现象;掌握各种起偏器、分束器和波片(l/4波片、l/2波片和全波片)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了解偏振光的矩阵表示,会用矩阵方法表示偏振光和配置器件,并求出射光的矩阵;掌握偏振光的变换和测定方法(辨别偏振光、产生要求的偏振光);掌握偏振光的干涉原理、装置、公式、光强分布特性。

考试内容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性题目占80%左右,综合和实际应用题目(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超过20%。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是非判断题、多重选择题、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每年的试题类型从中选几类,其中计算题所占比例一般为40-50%,其他各类题型一般占60-50% 。试题反映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适当均匀分布在上述内容中。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参考文献
[1]《工程光学》第3版,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工程光学基础教程》,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工程光学复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蔡怀宇,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B模块:光电子学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旨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光电子学专业的物理学基础和主要的专业课知识。其中物理学基础的考试内容为《物理光学》课程;专业课为《激光原理》课程。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具备应用物理学原理去灵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否简洁、准确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与物理学基础相关的考试内容涉及《物理光学》课程;与光电子技术相关的考试内容涉及《激光原理》课程。考试内容以大题为单元,共10道大题,任选5道大题做答,多选总分得零。每道大题30分。其中《物理光学》5道大题,《激光原理》5道大题。每门课程的详细考试大纲见附录。每道大题可以是若干小题的集合,或若干关联的小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应用原理灵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否简洁、准确表达解题过程和结果。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共10道大题,任选5道大题做答,多选总分得零。每道大题可以是若干小题的集合,或若干关联的小问题。题型包括基本概念考查题,分析论证推导题,数值估算题等。原则上概念题比例较大,约占70~8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或以研究生院公布的为准)。

附录:
《激光原理》部分
1.激光的基本原理(《激光原理》,(第6版),周炳琨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一章)
光的受激辐射基本概念;激光的特性。
2.光学谐振腔与高斯光束(《激光原理》,(第6版),周炳琨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二章)
(1)光腔理论的一般问题:光学谐振腔与模(纵模与横模)的基本概念;共轴球面腔的稳定性条件;光腔的损耗。
(2)稳定球面腔:对称共焦腔的自再现模及其行波场及计算。
(3)高斯光束: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高斯光束q参数的变换规律(ABCD法则);高斯光束的聚焦与准直;高斯光束的自再现变换与稳定球面腔;高斯光束模式的匹配。
3.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激光原理》,(第6版),周炳琨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第四章)
(1)电磁场和物质相互作用:光谱线加宽和线型函数;自然加宽和碰撞加宽(均匀加宽);多普勒加宽(非均匀加宽);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2) 连续激光器的增益与工作特性:增益系数与小信号增益;均匀加宽、非均匀加宽及综合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饱和特性;连续激光器的工作特性;单模激光器的线宽极限;激光器的频率牵引。
4.激光振荡特性(《激光原理》,(第6版),周炳琨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五章)
(1) 激光器的振荡阈值和输出功率和能量。
(2) 弛豫振荡、线宽极限、频率牵引。
5.激光器特性的控制与改善(《激光原理》,(第6版),周炳琨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七章)
(1) 选模和稳频。
(2) 调Q与锁模。

《物理光学》部分
《物理光学》,(第三版),梁铨廷,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光的电磁理论
1.1 光的电磁波性质
1.2 平面电磁波
1.3 球面波
1.5 电磁场的边值关系
1.6 光在两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1.7 全反射
要求: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与物质方程;平面波、球面波的表达式;玻应廷矢量;光强;折反射定律;菲涅尔公式在几种特殊角度下的表达式;布儒斯特角。

第二章光波的叠加和分析
2.1 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的叠加
2.2 驻波
2.3 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光波的叠加
2.4 不同频率的两个单色光波的叠加
要求:
掌握光的叠加原理,掌握同频率、同振动方向的两列光波的叠加;
理解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有固定位相差关系的两光波的叠加,掌握光的五种偏振态的特性;
领会群速度、相速度的概念,了解光程差、位相差的概念和转换关系。

第三章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3.1 实际光波的干涉及实现方法
3.2 杨氏干涉实验
3.3 分波前干涉的其他实验装置
3.4 条纹的对比度
3.5 相干性理论
3.6 平行平板产生的干涉
3.7 楔形平板产生的干涉
3.8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3.10 迈克耳孙干涉仪
要求:
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条纹可见度的定义,以及空间相干性、时间相干性和光源振幅比对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掌握杨氏干涉的基本原理,干涉条件,熟悉光强分布的计算;
掌握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的条纹特征、光强分布计算;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牛顿环的基本光路、工作原理及干涉条纹的特性和计算。

第四章多光束干涉与光学薄膜
4.1 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4.2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4.3 多光束干涉原理在薄膜理论中的应用
要求:
掌握平行平板多光束干涉的光强分布、干涉规律及应用;
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F-P干涉仪的基本光路、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光的衍射
5.1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5.3 菲涅尔衍射和夫朗和费衍射
5.4 矩孔和单缝的夫朗和费衍射
5.5 圆孔的夫朗和费衍射
5.6 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和分辨本领
5.8 多缝的夫朗和费衍射
5.9 衍射光栅
要求:
了解标量衍射基本理论,掌握菲涅尔衍射和夫朗和费衍射的近似条件;
掌握矩孔、单缝和多缝夫朗和费衍射的光强分布规律; 掌握光栅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计算公式;
掌握圆孔夫朗和费衍射的光强分布规律,理解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及有关计算。

第七章光的偏振与晶体光学基础
7.1 偏振光和自然光
7.2 晶体的双折射
7.3 双折射的电磁理论
7.4 晶体光学性质的图形表示
7.5 光波在晶体表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7.6 晶体光学器件
7.7 偏振光和偏振器件的矩阵表示
7.8 偏振光的干涉
要求:
掌握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差别,熟悉获得偏振光和检验偏振光的方法;
熟悉双折射的电磁理论、单轴晶体和双轴晶体的光学性质及其图形表示,光波在晶体中传播的几何法描述;
平面光波在各向异性媒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偏振器和补偿器的原理和应用;
偏振光的琼斯矢量和偏振器件的琼斯矩阵表示法;
偏振光的干涉原理及会聚光的偏光干涉花样特点。

(五)参考书:
[1]《物理光学》,(第三版),梁铨廷,电子工业出版社
[2]《物理光学学习指导与题解》,刘翠红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3]《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石顺祥编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810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A、B、C、D四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A模块为医学成像基础,B模块为医用传感基础,C模块为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基础,D模块为光学与光电基础。

(一)A模块:医学成像基础
1. 传统X射线成像
(1)X射线物理基础(X线产生条件及性质;韧致辐射、特征辐射与其对应射线谱;X射线管的技术参数;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线强度与硬度;X线的硬化;X线透射与衰减)
(2)X射线透视成像(传统X射线成像原理、系统及方式;影响X射线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典型H-D曲线形态,其横纵坐标及各参数含义;原发/客观/主观对比度概念,定义公式,相关性推导;传统X射线成像缺点)
(3)X线影像质量评价(像素、分辨率、对比度的概念)
(4)经典X射线断层成像(X线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
(5)数字减影(数字剪影原理及方法;时序减影、能量减影、混和剪影原理;K吸收带及K吸收边缘法概念)
(6)数字化X线摄影(CR成像原理、 DR成像原理、二者区别与成像优点)
2. 计算机断层成像
(1)X-CT定义、成像参数和扫描方式(CT成像概念;像素与体元概念;衰减系数与CT值定义;CT与胶片分辨率差异及原因;窗口技术与窗宽、窗位定义;第一代到第五代CT特点)
(2)CT图像重建原理和方法(投影概念与实质;正弦图概念及公式;CT图象重建方法分类及典型代表算法比较;直接反投影重建法原理、计算及“灰雾”成因)
(3)CT图像显示和质量评价方法(CT图像重建显示的代表性图像处理技术;CT图像特点,与X射线透视影像的区别;CT图像质量参数、三种评价参数公式及表征)
(4)CT装置结构(CT装置组成;CT机房要求)
3. 放射性核素成像
(1)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检测物理基础(放射性同位素概念、性质、衰变规律、在医学中的应用;粒子探测器各部分组成、定义、分类、特性等;放射线检测前置放大器的作用)
(2)放射性同位素扫描与γ 照相机(放射性核素成像概念;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原理、结构;γ照相机结构、工作原理;)
(3)ECT成像(ECT成像原理与分类;SPECT分类、原理、组成、特点; PET原理,符合湮灭测量与飞行时间差作用、探测器类型、成像过程;PET成像优缺点及主要应用)
4. 超声波成像
(1)超声波物理性质(超声波产生及各种物理参数定义、公式;超声波传播和衰减特性;超声辐射声场特性;超声对生物媒质作用)
(2)医用超声换能器(超声辐射声场指向性、近场与远场特性;超声换能器的压电效应原理;超声换能器结构)
(3)超声诊断仪原理(超声波成像基本原理及优势;超声脉冲反射法/脉冲回波法原理;脉冲工作频率(波长)选取考虑因素,与脉冲重复频率间的区别;超声相控阵扫描原理;超声成像基本类型;超声成像回波信号e(t)公式及TGC原理;A超、B超、M超在显示方面的区别)
(4)超声Doppler诊断技术(Doppler效应原理及公式;超声Doppler血流速度测量主要方法;连续波Doppler速度测量基本原理;脉冲波Doppler速度测量基本原理及特点;超声Doppler测量取得血流方向信息;彩色血流映射主要技术思路;运动目标显示技术和相位检测基本知识)
5. 磁共振成像
(1)核磁共振现象(NMR)及其物理基础(原子核磁矩、核磁子、自旋量子数定义;核磁矩与自旋角动量关系;拉莫尔进动概念与进动频率公式;力学动量矩原理;核磁矩的能级分布与核磁共振现象原理)
(2)核磁共振(NMR)信号产生与检测(宏观磁化原理;引入射频RF场原因;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概念;驰豫时间检测方法)
(3)NMR成像方法(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MRI图象重建方法)
(4)MRI装置(磁体系统;NMR波谱仪;图像重建和显示系统)
(5)MRI应用(临床诊断应用范围;MRI 与其它成像方法比较)

参考材料:
[1] 高上凯著, 医学成像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2月

(二)B模块:医用传感基础
1. 医用传感器基本概念
(1)医用传感器的定义
(2)医用传感器的分类与组成
(3)人体信息检测的特殊性
(4)医用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2. 医用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传感器信息模型的建立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3)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3. 常用医用传感器工作原理
(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直流极化型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及分布电容消除方法)
(3)变磁阻式传感器(电杆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变磁阻式传感器的应用)
(4)电动式传感器(附有力学系统的电动式传感器、电磁血流量传感器)
(5)压电式传感器和超声换能器(换能器的结构与超声场、压电式传感器、医用压电超声换能器、医学超声仪器)
(6)热敏式传感器(金属热电偶传感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PN结二极管和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
(7)光敏式传感器(光电倍增管、光电导元件、光生伏特元件、光敏管、各种光敏传感器的性能比较)
(8)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测量基础(参比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及其应用、气敏电极和气体扩散电极)
4. 检测生物电及电刺激生物体用电极
(1)极化现象及对生物电检测的影响、不极化电极、电极的阻抗
(2)电极的运动伪差及市电干扰
(3)生物电检测类宏电极的类型
(4)微电极
5. 生物传感器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1)生物传感器原理及典型应用
(2)酶电极原理及典型应用
(3)微生物传感器原理及典型应用
(4)免疫传感器原理及典型应用
(5)细胞器及组织传感器典型应用
(6)多功能及微型生物片传感器典型应用

参考材料:
[1] 《医用传感器与人体信息检测》,作者:王明时,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三)C模块: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基础
1. 生物医学信号概论
(1)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目的
(2)典型的生物医学信号及其特点
(3)生物医学信号的数学表达(信号概率描述、数字特征以及信号平稳性与遍历性)
(4)生物医学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2.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
(1)离散时间信号(典型离散信号、离散信号的运算)
(2)离散时间系统(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概念、输入输出关系
(3)Z变换(Z变换定义、Z变换收敛域、Z变换的性质
(4)离散时间系统的转移函数、频率响应、零极点分析
3. 生物医学信号的数字滤波方法
(1)奈奎斯特采样定律(掌握理想采样、频谱混叠、频谱泄露、栅栏效应等概念以及数字频率、归一化频率、频谱分辨率的计算)
(2)线性卷积与循环卷积(图表法、公式法计算卷积)
(3)IIR数字滤波器(掌握基本概念以及给定特性的滤波器设计)
(4)FIR数字滤波器(掌握基本概念以及给定特性的滤波器设计)
(5)匹配滤波器(基本原理和构成、神经传导速度测量用信号模型、非白噪声背景下的匹配滤波器、信号波形未知时的匹配滤波器构造方法)
4. 生物医学信号的现代滤波方法
(1)信号功率谱(定义、非参数估计以及基于DFT的功率谱计算)
(2)维纳滤波(原理及公式推倒、滤波器优化、时间离散的维纳滤波器设计)
(3)参数模型(信号的成形滤波器、AR模型阶次估计、ARMA模型参数估计)
(4)自适应滤波及其应用(自适应的概念和原理、LMS自适应滤波器、自适应消噪声、自适应谱线增强和窄带信号分离、自适应系统辨识)

参考材料:
[1] 《数字信号处理导论》,作者:胡广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07)
[2]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作者: 杨福生 高上凯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05)

(四)D模块:光学与光电基础
1.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1)几何光学基本定律: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3)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全反射及其应用) 4)费马原理(最短光程原理)
(2)完善成像条件的概念和相关表述
(3)单个折射面的成像公式,包括垂轴放大率、轴向放大率、角放大率γ、拉赫不变量等公式。
(4)球面反射镜成像公式
2. 理想光学系统
(1)无限远的轴上(外)物点的共轭像点及光线、无限远的轴上(外)像点的对应物点及光线的性质,物(像)方焦距的计算公式
(2)物方主平面与像方主平面的性质,光学系统的节点及性质
(3)图解法求像的方法
(4)解析法求像方法(牛顿公式、高斯公式)
(5)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概念及公式
3. 光辐射探测器的理论基础
(1)光电发射效应(外光电效应)
(2)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
(3)探测器中的噪声
(4)探测器中的主要特性参数
4. 光电器件
(1)光电阴极
(2)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
(3)光电倍增管的主要特性参数
(4)结型光电器件原理
(5)硅光电二极管

参考材料:
[1] 《工程光学》,作者:郁道银、谈恒英主编,-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06)
[2] 《光电技术》,作者:缪家鼎、徐文娟、牟同升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03)

 

811 电路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电路理论及方法解决复杂的综合性电路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概念:电路模型,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阻、电容、电感、独立源和受控源等元件的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电功率和电能量,基尔霍夫定律,等效和等效变换。
2.线性电路的系统分析:电阻电路的计算,支路分析法,回路分析法,节点分析法。
3.电路定理:齐次性原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互易定理,定理的综合应用。
4.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正弦量的基本概念,正弦量的相量、相量图、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复导纳及其等效变换,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正弦电路的功率,功率因数,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包括解析法和相量图辅助分析法),谐振电路的特点及其分析计算,互感及含互感电路的分析计算,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三相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5.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动态过程,换路定则,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计算(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三要素法),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6.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复频域形式,复频域阻抗和复频域导纳,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网络函数,用复频域分析法分析计算动态电路。
7.非线性电路:图解法和小信号分析法。
8.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关联矩阵,基本回路矩阵,基本割集矩阵,节点方程、基本回路方程和基本割集方程的概念和列写。电路状态方程的列写。
9.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及其四种参数(Z、Y、H、T)方程和参数的计算,互易条件,对称条件,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有载二端口网络,复合二端口网络,二端口器件,二端口网络的综合计算。
10.分布参数电路:特性阻抗和传播常数,无损传输线的正弦稳态解,行波和驻波,入射波和反射波,匹配的概念,无损传输线的暂态分析,波的发生和反射,柏德生法则。
11.电工测量: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在电路中的应用,电路参数的测量,功率的测量,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上述前六部分约占总分的 65%,后五部分约占总分的 35%。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计算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
五、参考教材
电路基础理论(第2版),孙雨耕,余晓丹,李桂丹,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基础理论,孙雨耕,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基础理论学习指导书,钱巨玺,余晓丹,李桂丹,高等教育出版社。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3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为本专业主干专业基础课,要求考生掌握半导体物理的基本概念、p-n结、MOS结构、双极晶体管、MOS晶体管等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考试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50%)
1、半导体能带结构、半导体有效质量、空穴、杂质能级;
2、热平衡状态下半导体载流子的统计分布,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简并半导体和重掺杂效应;
3、半导体的导电性:载流子的漂移运动、迁移率、散射、强电场效应、热载流子的概念,半导体电阻率与温度、杂质浓度的关系,体内负微分电导;
4、非平衡载流子:非平衡载流子的产生、复合、寿命、扩散长度、准费米能级,爱因斯坦关系,一维稳定扩散,光激发载流子衰减;
5、p-n结、MOS结构:平衡与非平衡p-n结特点及其能带图,pn结理想和非理想I-V特性,p-n结电容概念与击穿机制,p-n结隧道效应、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6、MOS结构表面电场效应,理想与实际MOS结构C-V特性,MOS系统的性质(固定电荷、可动离子、界面态对C-V特性的影响),表面电场对p-n结特性的影响;
第二部分:(50%)
7、双极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原理,少数子分布,低频电流增益和非理想效应;
8、双极晶体管的等效电路模型、频率特性和开关特性;
9、MOSFET的基本结构、原理,阈值电压,电流电压关系,击穿特性
10、MOSFET的小信号模型和频率特性;
11、MOSFET的非理想特性:亚阈值特性、沟道长度调制效应、短沟道效应和;
12、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13、光器件与功率器件的原理、特点与应用。
(二)比例:
两部分考试内容各占50%。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概念与问答题:40%;
2、论述题:30%;
3、计算与推导题:20%;
4、实验与综合题: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
五、参考书目
半导体物理学,(第七版),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第四版),赵毅强、姚素英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晶体管原理与设计,陈星弼 张庆中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


814 通信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因此要求考生必须较好地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能的分析方法;并应了解通信网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数学的方法分析通信系统中各种调制、解调原理,掌握基本信源、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对各种系统进行抗噪声性能分析。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对目前通信领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根据要求设计出性能指标较高的适用的通信系统。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动态。主要考核考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在通信领域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通信的基本概念:定义,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性能分析指标。(占5%)
2、信道特性:恒参和变参信道,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信道中的加性噪声,信道容量公式应用。(占10%)
3、模拟通信系统:调制的概念和分类、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的时域和频域分析,调制和解调方法,带宽和功率的计算,噪声性能分析。频分复用。(占15%)
4、信源编码:抽样定理;PCM和ΔM的编译码原理,噪声性能分析;PCM和ΔM的改进型;时分复用基本概念。(占15%)
5、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常用码型,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基带传输特性设计,基带传输带宽计算,奈奎斯特准则,眼图和均衡,部分响应技术。(占10%)
6、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二进制数字调制和解调方法。多进制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产生和解调方法。各种数字调制的带宽计算。二进制和四进制数字调相的波形分析。最佳接收基本概念、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和匹配滤波器的概念,二进制调制系统最佳接收机性能分析。(占10%)
7、现代数字调制技术;MSK、QAM、π/4-QPSK、OQPSK,扩频通信等的基本原理,调制和解调方法,码分多址的基本概念。(占5%)
8、同步原理: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及网同步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占10%)
9、信道编码:有扰离散信道的编码定理,最小码距与检错、纠错的关系,差错控制技术,几种常用的检错码,掌握线性分组码、循环码的编译码原理,实现方法,了解卷积码的基本概念。(占15%)
10、了解移动通信、光通信的基本知识及通信领域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占5%)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基本知识;填空、选择题(占40%);
2、基本技能:计算、作图,设计和证明(占60%);
3、课程内容大致比例:模拟通信占30%,数字通信占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为150分)。
五、参考书目
《现代通信原理》第二版,沈保锁、侯春萍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815 信号与系统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信号与系统是通信、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内外高校相应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程所讲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利用这些经典理论分析、解释和计算信号、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约束关系的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10~20%)
1、基本信号及其两种(函数表达式和波形图)表示方法;
2、信号的基本运算;
3、系统的描述及系统的基本性质;
(二)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10~20%)
1、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概念、性质及其求法;
2、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3、卷积、卷积的性质及卷积的计算方法;
4、系统响应的时域求法;
(三)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30~40%)
1、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2、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3、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4、取样信号、取样信号的频谱、取样定理及其应用;
5、周期和非周期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6、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性质;
7、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S域分析;
8、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之间的映射关系;
(四)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10~20%)
1、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描述及其运算;
2、离散卷积及其性质;
3、线性离散系统的特性及其描述方法;
4、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法;
5、Z变换及其性质;
6、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法;
(五)系统函数(10~20%)
1、系统函数的零极点与系统响应之间的关系;
2、系统稳定性及其判断方法;
3、系统的方框图、信号流图表示法与系统模拟;
(六)连续与离散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10~20%)
1、状态、状态变量与状态方程的基本概念;
2、连续与离散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
3、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4、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5、描述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入-输出方程之间的关系;
6、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概念。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试卷题型分为简答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等)、一般计算题和综合计算题三种类型,其中简答题和一般计算题约占80~90% ,综合计算题约占10~20% 。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为150分 。
五、参考书目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四版)》,吴大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17 土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准确掌握土力学基础知识及概念;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掌握实验方法,熟悉仪器的操作和工作原理;掌握土力学几个基本课题的原理及设计计算方法,准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土的物理性质:土颗粒与孔隙水的相互作用,颗粒级配曲线,常用土性指标的定义及关系推导,土的状态。占15%。
2. 土体中应力计算:土体自重应力计算,附加应力计算(迭加法),基底压力计算,有效应力原理,有效路径。占10%。
3.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压缩曲线,地基沉降量计算,饱和土的渗流固结理论。占20%。
4. 土的抗剪强度:土的抗剪强度的破坏理论,抗剪强度的试验方法,抗剪强度机理及影响因素。占15%。
5. 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静止土压力计算,朗肯土压力理论,库仑土压力理论。占15%。
6. 地基承载力:地基破坏形式,极限平衡理论求地基承载力的原理及分析计算方法。占15%。
7. 边坡稳定分析:无粘性土坡、粘性土坡的整体圆弧滑动法、条分法、复式滑动面稳定分析。占10%。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1. 概念题   10%
2. 简答题   30%
3. 证明题及公式推导 20%
4.分析计算题        40%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时间3小时。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到活学活用,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19 水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查考生对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对流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分析方法 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绪论部分(约5﹪)
流体的惯性、质量、密度、重力、黏滞性、切应力、表面张力;主要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基 本量、导出量:力、切应力、动力黏滞系数或动力黏度、运动黏滞系数或运动黏度、密度、 表面张力);连续介质、理想流体;质量力与表面力。
2. 流体静力学(约20﹪)
点压强的计算、作用于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静压强分布图、压力体的绘制。静压强的特性;等压面;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压强;压强的表示法以及之间的换算关系;测压管水头。
3. 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约30﹪)
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的综合运用。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迹线 与流线;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总水头线、测压管水头线;动能修正系数;动量修正系数。欧拉法流体质点加速度的构成及表达式;如何用质点加速度判别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流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涡流与无涡流的判别。流体连续性微分方程的表达式;利用连续性微分方程判断给定流场是否存在;实际液体运动时的切应力和法向应力;N-S方程的表达式。流函数、势函数、流速之间的关系。给定流速分布,分析该流体运动(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有涡流与无涡流;流动是否存在等)。
4.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约10﹪) 
沿程水头损失;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沿程阻力系数;水力半径、湿周;层流和紊流;雷诺数;紊流运动要素的瞬时值、时均值及脉动值;紊流切应力;紊动使流速分布均匀化;紊流黏性底层;水力光滑面、过渡粗糙面、水力粗糙面;圆管层流断面流速分布、圆管紊流断面流速分布、二维明渠均匀流断面流速分布;沿程阻力系数变化规律;谢齐公式、曼宁公式、谢齐系数与沿程阻力系数的关系;已知壁面粗糙系数(糙率),计算沿程阻力系数,进而计算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局部阻力系数。
5. 孔口、管嘴和有压管流(约15﹪)
孔口、管嘴的流动特征及基本概念;测压管水头线与总水头线的绘制;短管的水力计算。
6.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约10﹪) 
量纲和谐性;π定理的应用。流动相似;重力相似准则;模型设计。
7 明渠恒定流(约5﹪)
恒定均匀流:明渠均匀流的特性、产生条件;明渠均匀流的计算公式;水力最佳断面;均匀 流水深(正常水深)与底坡、糙率、流量的关系;计算均匀流水深的思路。
非均匀流:明渠水流的三种流态及判别方法;弗劳德数表达式及意义;断面比能的概念;临 界水深所应满足的条件;矩形断面明渠临界水深公式;缓坡、临界坡、陡坡。
8 堰流及闸孔出流(约5﹪)
堰流、闸孔出流的水流特性;堰流的分类(依据、类型、标准、水流特性);堰流的基本公 式;影响堰流的流量系数的主要因素;曲线型实用堰剖面形状的组成;宽顶堰的淹没条件;闸孔出流的基本公式。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 判断题(约16分)
例:明渠均匀流一定是恒定流( )
2. 选择题(约24分)
例:沿程等管径的有压管流的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规律是(  ) 
A.沿程下降; B.沿程上升;C.沿程不变;D.沿程可升可降。 
3. 绘图题(约10分)
静压强分布图;压力体图;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头线。
4. 计算题(约100分)
(1)静止液体中点压强的计算;
(2)作用于平面和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3)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的各自应用及综合应用。
例1:有一沿铅垂放置的弯管如图(这里图略),管径d,断面1-1与断面2-2间的轴线长度L,两断面中心高差Z,管中流量Q,断面1-1中心的动水压强p1,两断面之间水头损失为0.1m。求水流对弯头的作用力。解题要求:完整写出解题过程,求解步骤必须清晰,每一步计算结果准确。
提示:该题目强调考生的逻辑性及表述能力。因此,考生必须写出清晰的解题步骤,写出每一步骤对应的或图或公式或方程,写出每一步骤的计算结果,写出最后结果。
例2:一封闭水箱(这里图略),水的密度1000kg/m3,水面上压强85kN/m2,当地大气压98kN/m2,重力加速度9.8m/s2。求水面下1m的点C的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空压强。解题要求:直接写出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空压强的结果。
提示:该题目强调考生对结果准确性的掌控能力。因此,考生必须严格按题目的参数计算,答题纸上不写计算过程只写结果,结果对了得分,错了不得分。
解:C点绝对压强为94.8kN/m2,,,,,,,,,,,,

 


,,,

 

,,,相对压强为-3.2kN/m2,真空压强为3.2kN/m2。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
五、参考书
1.水力学(第二版),高学平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水力学,高学平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


821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试卷主要考查考生对结构力学和结构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掌握的水平,通过试题的求解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本试卷分成:船舶工程类及海洋工程类试题。
船舶工程类考试内容及比例:
船舶结构力学占整个内容的70%,结构动力学占整个内容的30%;
1. 结构力学考试内容:
(1) 力法、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的基本概念;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求解船舶中常见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移及内力分布、绘制弯矩图剪力图;正确理解弹性支座及弹性固定端的物理含义,求解相应的弹性系数;正确理解超静定结构内力分布的特点、梁的复杂弯曲问题,并进行定性分析。
(2) 开、闭口薄壁杆件断面自由扭转、非自由扭转的基本概念,求解开、闭口薄壁杆件断面自由扭转应力分布及转动惯性矩。
(3) 能量法求解单跨梁弯曲问题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根据梁的约束条件及外力状况选择基函数、写出应变能及力函数。
(4) 板平面问题及板平面问题有限元求解的基本概念,不要求计算。
(5) 板弯曲问题以及板梁组合结构的弯曲问题基本概念。
(6) 船舶杆系结构稳定性、板后屈曲性能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定性分析,不要求具体求解。
2. 结构动力学考试内容
单自由度振动的基本概念,单自由度振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自由振动的特点及分析方法,有阻尼自由振动分析,阻尼对振动的影响,无阻尼强迫振动特点及分析方法,共振的概念及形成,有阻尼强迫振动特点及振动响应计算方法。两个自由度振动方程的建立,可以采用直接平衡法和能量方法,不要求求解。
海洋工程类考试内容及比例:
     船舶结构力学占整个内容的100%。
考试内容
(1)-(4)与船舶工程类船舶结构力学内容一致。
(5)板弯曲问题以及板梁组合结构的弯曲问题基本概念,利用解析法或板条梁的方法求解板的弯曲问题。
(6)船舶杆系结构稳定性、板后屈曲性能的基本概念,进行定性分析,利用解析法求解杆系结构及矩形板的临界应力。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试卷类型:简答题、论述题、绘图题、计算题。其中简答题、论述题、绘图题占整个试题的40-45%,计算题占60-55%。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时间3小时。

 


822 船舶总论与设备

课程编号:822          课程名称:船舶总论与设备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船舶总论相关知识,及船舶设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以及进行船舶总体设计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船舶总论考试内容: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船舶与海洋工程在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深海油气开发新型浮式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流程,深水海洋工程开发概况,深海石油专用构件关键技术及深海结构压力舱试验流程,新型船舶设计开发与数字化造船技术,高性能船舶(三体船),深海运载器作业技术,共占50%。
2、船舶设备考试内容:船舶六种设备(舵装置,装卸设备,锚设备,救生设备,系缆设备,推拖设备)的种类、组成、设计原则,吊杆装置、绞车受力计算方法或系泊长度计算,共占50%。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船舶总论部分:论述题39分,问答题36分,共75分。
船舶设备部分:问答题50分,计算题25分,共75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时间3小时


824 建筑技术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考试内容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物理两个独立部分,每部分各150分,考生可选择其中之一回答,但不得交叉选答。
2、要求回答问题应概念清楚﹑全面,计算准确;绘图应整洁﹑清晰﹑完整,并根据题目具体要求,对必要的数字﹑尺寸﹑标注及各部分(或各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所使用的材料做法作出正确的表达和说明。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建筑构造:
(一)考试要求:
1﹑掌握中小型民用建筑构造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能;了解建筑工业化以及大型公共建筑构造的一般构造原理和基本构造方法;
2﹑能根据方案设计图综合运用建筑构造理论和方法,建筑材料及一般结构知识进行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的构造设计﹑完成平﹑立﹑剖面及部分构造详图的设计。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基本要求和绘制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建筑物的分类与分等;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及其作用;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与构造设计原则;建筑统一模数制与定位线。
2﹑地基与基础:
1)地基﹑基础的设计条件及要求。
3﹑墙:
1)墙体的类型与设计要求。
2)墙面:装修要求与构造。
3)墙体节能设计的基本概念,常用材料及构造做法。
4﹑地板层及楼板层:
1)地板层的作用﹑组成和设计要求。
2)楼板层的组成和设计要求,顶棚、雨蓬﹑阳台设计要求与构造。
5﹑屋顶:
1)屋顶设计要求、类型。
2)坡屋顶、平瓦屋顶构造做法;吊顶作用及构造做法。
6﹑楼梯与台阶:
1)楼梯的组成与形式,设计要求,结构与构造,细部构造。
2)室外台阶与坡道及其无障碍设计。
7﹑门窗:
1)门窗材料﹑构造设计要求。
2)门窗节能设计基本概念。
8﹑建筑工业化:
1)建筑工业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四化一改);工业化建筑的类型、特点,设计要求及构造。
9﹑多高层建筑:
1)多高层建筑的分类﹑结构体系及基本造型。高层建筑的特殊构造:楼板材料与构造;外墙材料与构造要求。地下室防潮﹑防水构造。
2)高层建筑楼﹑电梯﹑自动扶梯的设计及其防火要求。
10﹑大跨建筑屋顶:
1)大跨度屋顶结构类型及其应用(建筑形式﹑结构特点﹑主要构造尺寸及尺度)。
2)屋面构造。
3)大厅顶棚:顶棚的设计要求与类型;大厅顶棚构造。
4)顶部采光类型与构造。
11﹑高级装修:
1)墙面装修的种类与构造。
2)地面装修构造。
3)吊顶装修构造。
12﹑变形缝及抗震措施:
1)变形缝类型﹑设置部位及要求。各种变形缝构造。
2)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及抗震措施。
13.建筑节能:
1)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湿构造。
2)建筑外围护结构隔热构造。
3)建筑外围护结构遮阳构造。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1﹑判断﹑填空﹑名词解释,30%~40%;
2﹑根据文字条件作图﹑补图﹑改错图,30%~40%
3﹑根据指定部位进行构造设计,约30%~40%。
该部分满分为150分。

建筑物理: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建筑物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常识,基本计算,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满足物理环境要求的基本构造原理。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建筑声环境(建筑声学)
1)声学基本知识:声学基本名词,基本计量参数,常见参数单位及换算;人耳对声音感受的特点及衡量方法等。
2)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不同类型材料的吸声特点,吸声机理,选择及布置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的基本方法等。
3)音质设计:厅堂体形及混响时间的设计及计算方法,室内声压级的计算方法,创造良好音质条件的整个设计步骤。
4)建筑隔声与噪声控制:空气声及撞击声隔声评价方法及标准,常见材料和构件的隔声特点;质量定律,吻合效应,共振频率;影响空气声隔声及撞击声隔声的因素,常见隔声措施;常见噪声的种类及特点,常见噪声评价量,常见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
2、 建筑热环境(建筑热工)
1)热工基础知识:导热、对流、辐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建筑热环境的基本名词:导热系数,辐射换热系数,稳定传热,热阻,总热阻,最小总热阻,传热系数,蓄热系数,热惰性指标,热桥,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赤纬角,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室外综合计算温度等。常用单位及换算。
2)建筑传热与保温:平壁稳定传热条件下的热阻(匀质实体结构的传热阻,多层结构的传热阻,非匀质实体结构的传热阻,封闭空气层的热阻,平壁内部温度计算,外围结构的保温设计。)
3)建筑传湿:围护结构表面及内部冷凝产生的条件、检验方法及防止措施。
4)建筑防热:夏季室内过热的原因,建筑防热的途径;降低室外综合温度途径,围护结构隔热措施,自然通风的组织与建筑群及建筑物设计的关系,建筑遮阳方式、遮阳效果及计算。
5)建筑日照:阳光的作用及控制利用途径,太阳的位置及其变化规律,日照计算方法。
3、建筑光环境(建筑光学)
1)建筑光学基本知识:基本光度单位及应用: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亮度,采光系数,临界照度;材料光学性质:规则反射和透射,扩散反射和透射;可见度及其影响因素等。
2)天然采光:常见建筑采光系数,常见采光方式(侧窗和天窗)特点及应用范围;天然采光设计的步骤;教室及美术馆采光设计要点等。
3)建筑照明:常见人工光源及灯具的特性(发光效率、寿命、色温、显色性、配光曲线、遮光角、灯具分类及应用范围等)。
4)照明设计:各种照明方式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各种典型建筑照明设计要点(博展建筑、学校、商店等),室外景观照明设计方法及绿色照明设计要点。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题型: 1 名词解释  2 填空题 (占30%-40%)
     3选择题  4判断与改错题  (占30%-40%)
5计算题  6简述或论述题 (占30%-40%)
该部分满分为150分。
试题涉及声,光,热部分的比例大致相等。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连续3小时
五、参考书目:
建筑构造部分:
(1)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以《建筑构造》上、下册教材为主,辅以相关参考书目、标准图集、建筑资料集有关建筑组成及构件的内容和相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技术内容。

(2)主要参考书目:1、《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华夏意匠》,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外国城市建筑史》,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建筑构造》(上﹑下册),重庆建筑大学,李必瑜,刘建荣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建筑构造》(第一册﹑第二册),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建筑构造》编写小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1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12、参考各地建筑设计标准图集。
建筑物理部分主要参考书目::
《建筑物理》(第三版)东南大学柳孝图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筑构造(上)》重庆大学 主编:李必瑜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1)化工原理课程,(2)化工原理实验,(3)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1)化工原理课程,(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125分)
1.流体流动(20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10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12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20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16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15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8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9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15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25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25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择题,概念题约占25%;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5~6题,约占60%。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827 生物化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并灵活运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求考生熟知理论内容并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务必书写清楚、符号和西文字母运用得当。不在试题上答卷。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一)生物化学理论课考试范围 (90%)
 1. 蛋白质化学 (14%)
  (1)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2)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3)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一级、二级及高级结构的特点及与功能的关系)
  (4) 氨基酸顺序测定的一般步骤
  (5)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和纯度鉴定
 2. 核酸化学 (8%)
  (1) 核酸的组成及分类
  (2) 核苷酸的结构
  (3) DNA和RNA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的特点
  (4)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5)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3. 糖类结构与功能 (4%)
  (1) 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2) 糖的缀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4. 脂类与生物膜 (5%)
  (1)  脂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2)脂类与生物膜的关系
  (3)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
 5. 酶学 (10%)
  (1) 酶促反应的特点
  (2) 酶的作用机理
  (3)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米氏方程的推出及米氏常数的意义)
  (4) 酶的提纯与活力鉴定及活力单位
 6. 维生素 及激素(6%)
   (1) 维生素的分类
   (2) 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3)激素的分类
(4)激素与蛋白质、脂类和固醇的关系
8.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10%)
  (1) 无氧酵解、有氧氧化及磷酸戊糖的代谢途径及其在代谢过程中能量产生与消耗
 (2)无氧酵解与有氧氧化之间的关系
  (3) 糖元的异生作用及其代谢途径
 9. 生物氧化 (3%)
  (1) 生物体中(有线粒体)典型的呼吸链及其组成
  (2) 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及其产生ATP的位置
10. 脂类的代谢与合成 (5%)
  (1) 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2)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3)脂肪酸的生成及脂肪的合成
 11. 核酸的代谢与合成 (10%)
  (1)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途径
  (2) DNA 的半保留复制及意义,DNA的复制过程和特点
  (3) RNA 的转录过程, 各种RNA转录后的成熟过程
  (4) DNA重组技术中的有关概念及名词
 12. 蛋白质的代谢与合成 (10%)
  (1) 蛋白质的分解产物CO2、胺、氨及*-酮戊二酸的去向
  (2) 蛋白质的合成体系及其作用机理
  (3)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13.代谢调空(5%)
(1)酶的调节、激素的调节、反义核酸的调节和神经的调节
(2)以上四种调节之间的关系
(二)生物化学实验课考试范围 (10%)
1.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中所有实验的原理
内容包括:还原糖的测定,氨基酸的纸层析,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膜电泳,酪蛋白的制备,菜花中核酸的提取及特性鉴定,酶的特性及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
2. 常用试剂的配制及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生物化学》试卷含生物化学实验部分(占10%)。试卷有概念及问答题。概念题分为填空、选择及判断题三类,约占20~30%;名词解释约占10%;问答题一般有6~7题(包括详答题和简答题及很简单的计算内容),占50~60%。概念题及问答题涉及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各章的内容。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分)。


828 制药工艺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全面掌握制药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悉代表性产品的工艺研究、工艺过程与控制原理等,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工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生物制药 (50%)
掌握生物制药的主要原理与工艺技术,包括微生物发酵制药、基因工程制药、动物细胞培养制药等。
(1)微生物发酵制药(25%):掌握制药微生物的特性和发酵药物的种类、发酵原理、工艺研究和过程的优化控制等。熟悉抗生素类、氨基酸、维生素药物的微生物发酵制造工艺与控制。
(2)基因工程制药(13%):掌握基因工程制药的生物种类及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菌的种类与构建、工程菌培养工艺研究与过程控制等。熟悉基因工程菌生产干扰素工艺等。
(3)动物细胞工程制药(12%):掌握动物细胞特征与工程细胞的构建、培养原理与技术、工艺研究和控制。熟悉动物细胞生产红细胞生成素工艺等。
2. 化学制药 (25%)
掌握化学制药的工艺原理与工艺过程,包括工艺路线设计、合成工艺研究、手性技术及其典型化学药物的生产工艺。
(1)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与选择原则(3%):掌握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等设计方法,并能根据反应类型、合成步骤、原辅材料的来源等评价和选择工艺路线。
(2)合成工艺研究(5%):掌握化学制药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各种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包括反应物浓度与配料比、溶剂、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3)手性制药技术(2%):掌握手性药物的化学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拆分和不对称合成。
(4)典型化学药物工艺 (15%):掌握氯霉素、紫杉醇、头孢氨苄、氢化可的松、奥美拉唑等的生产工艺原理以及工艺条件的研究和控制。
3、制药共性技术(25%)
(1)制药工艺计算(7%):掌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与工艺的经济性评价。
(2)反应器及其设计(6%):掌握反应器类型与结构特点、发酵罐、搅拌斧、其他新型反应器的设计与过程分析。
(3)中试放大(6%):掌握放大的基本方法和放大研究、生产工艺规程的制定。
(4)三废处理工艺(6%):掌握制药企业污染种类及其三废处理原理与工艺。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译14%;名词解释12%;选择题12%;填空题12%;简答题20%;论述题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829 热力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热力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基本定律、各种物质热力过程、热工设备中的热力过程、各类正、逆热力循环的分析与计算。
二、考试内容:
1、基本概念及定义:热力学系统、状态及状态参数、平衡及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式、热力过程、准静态过程、热力循环。
2、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闭口系统/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式、稳态/非稳态流动能量方程式、轴功与焓。
3、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基本表述、熵、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熵方程。
4、气体的热力性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尔方程、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熵。
5、蒸气的热力性质:蒸汽发生过程、蒸气热力性质图表、蒸汽参数计算。
6、理想气体混合物与湿空气:理想气体混合物分容积定律与分压力定律、湿空气组成、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湿空气过程、焓湿图、露点温度、干湿球温度。
7、理想气体热力过程: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定温过程、定熵过程、多变过程分析与计算。
8、气体与蒸气的流动:定熵流动能量方程、截面积变化规律、气体在喷管与扩压管中的流动特性、绝热滞止。
9、气体的压缩:压气机压缩过程、余隙容积与容积效率、多级压缩与中间冷却。
10、蒸气动力循环: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
11、气体动力循环:内燃机循环三种基本方式、燃气轮机循环。
12、制冷循环: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占比40%左右;
主观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占比60%左右。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教材: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曾丹苓,2002年。


830 材料加工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较系统的理解金属与合金的化学成分、结构、组织、热处理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各种材料热加工条件下的合金的组织、性能变化规律,要求考生应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1、金属和合金的结晶、晶体结构和相结构理论
2、铁-碳合金相图及相结构
3、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4、金属与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5、扩散
6、钢的热处理原理
7、钢的热处理工艺
8、工业用钢
9、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试卷中金属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占 30~45%,热处理及工业用钢占40~50%,焊接热影响区占5~10%。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概念、填空、选择或判断 占30~40%
简要问答题 占20~30%。
综合分析、灵活运用题 占 30~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

1.崔忠圻、覃耀春 主编,《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
2.张文钺 主编,《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831 宏微观经济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考试内容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以微观经济学为主。主要考察考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具备较好的记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150分)
1.市场供求原理: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需求、供给弹性分析及应用
2.消费者经济行为:消费者选择、就业和投资决策
3.生产者经济行为: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及企业经营决策分析
4.产品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及完全垄断产品市场厂商经营决策分析
5.市场与政府: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职能、外部效应、公共物品
6.国民经济核算及简单宏观经济模型
7.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8.公共财政与货币银行
9.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0.国际经济
其中:第1、5部分约占15%; 第2~4部分约占55%; 第6~10部分约占30%。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名词解释、选择题或判断题(约占30%)
2.简答题、论述题(约占40%)
3.计算题(约占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陈通,宏微观经济学(第2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陈通,宏微观经济学习题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宋承先、许强,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宋承先、许强,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六、专业课无辅导


832 运筹学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应能对运筹学的基本内容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基本概念清楚,基本理论的掌握比较牢固并能融会贯通,基本方法和运算熟练。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150分)
1.线性规划
模型、图解法、单纯形法原理、单纯形表计算、对偶理论、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线性整数规划、线性目标规划模型。
2.动态规划
基本概念与基本方程、离散型与连续型问题的基本解法、主要应用类型。
3.图与网络分析
最小部分(支撑)树、最短路、最大流、网络方法在计划中的应用(包括CPM、PERT、资源与费用优化等)。
4.排队论
基本概念、M/M/1系统、M/M/c系统
5.存储论
基本概念、确定型与随机型存储模型。
6.决策论
基本概念、风险型决策问题:先验分析、后验分析、预后分析,包括期望值准则、完全信息期望值、决策树、效用理论。
7.随机模拟
基本概念与方法、系统的模拟。
8.对策论
基本概念、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混合策略。
其中第1-3部分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第4-8部分的比例一般不高于50%。此外,考生还应对运筹学的整体思想和在管理中的地位,以及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常用计算软件,如Excel、Lindo的使用)等有基本的了解。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选择、填空、简答。
2.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计算题、证明题、综合应用题(包括常用计算软件,如Excel、Lindo的使用)。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吴育华、杜纲编著,管理科学基础(第三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2.杜纲、吴育华编著,管理科学基础学习要点、习题案例、英汉词汇、教学课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3.《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胡运权主编,运筹学教程(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胡运权主编,运筹学习题集(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6.Hamdy A.Taha . Operations Research, 9e. Prentice Hall. 2010
7.Frederick S. Hillier . Introduction to Operations Research, 9e. McGraw-Hill. 2009
六、专业课无辅导

 

833 应用经济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考试科目为应用经济学科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考试。考试内容涵盖微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等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对应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定量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具备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150分)
宏微观经济学部分:
1.供求理论:包括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原理,需求、供给弹性分析及应用
2.效用理论:包括效用函数、边际效用分析,无差异曲线
3.生产与成本理论:包括生产函数、成本函数、企业生产经营决策
4.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及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生产经营决策
5.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要素价格的需求分析、要素价格的供给分析
6.均衡论与经济效率:一般均衡理论、经济效率、市场失灵
7.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国民收入决定
8.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曲线、LM曲线、IS-LM分析
9.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等
应用统计学部分:
1.抽样与抽样分布:包括抽样的基本概念,样本统计量的定义以及正态分布、T分布、 分布、F分布、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方差比的抽样分布
2.参数估计:包括参数估计的基本思想、衡量估计量优劣的标准,点估计、总体均值、总体比例区间估计等
3.参数假设检验:包括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等
4.线性回归分析:包括一元和多元回归分析。参数估计、显著性检验、预测及其他应用等
其中:宏微观经济学部分大致占100--110分,应用统计学部分占40--50分。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选择题、概念题或判断题(约30-40分)
2.问答题与分析论述题(约40-50分)
3.计算分析题(约60-70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宋承先,许强,现代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贾俊平,统计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六、专业课无辅导


835 药事管理法规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较系统地掌握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临床使用过程中监督管理所需要的药政法规知识和其它基本知识。熟悉GAP、GMP、GLP、GCP和GSP的基本概况和内容。了解药事管理学科必备的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动态,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药品监督管理概况与药事组织(10%)
2.药品管理相关法规(包括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30%)
3. GAP、GMP、GLP、GCP和GSP(20%)
4.中药管理、特殊药品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20%)
5.药品经济性与价格管理(20%)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三种题型不一定每次命题同时全有,比例占30%;简答题占35-45%,综合题占30-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
考试时间: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目:
1.《药事管理学》(第5版),杨世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07
2.《药事管理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杨世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08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n阶行列式的定义,n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n维向量空间,n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λ-矩阵:λ-矩阵的概念,λ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酉空间。
各部分占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15%。  2.计算题40%。  3.证明题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分)


837 量子力学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全面认识, 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掌握波粒二相性的概念, 求解简单体系薛定谔方程(包括势阱,谐振子,转子,磁矩在外磁场中的运动等)的方法, 波函数的意义. 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 Compton散射, 戴维逊-革末实验,隧道效应的意义(30%)。
2.掌握对易关系, 算符运算及测不准关系, 守恒量,平均值和矩阵元的计算等。理解二维和三维有心势场的特点。(25%)
3.掌握非简并的定态微扰论, 会写出常见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能够计算波函数至一级修正,能量至二级修正,理解简并定态微扰论和含时微扰论, 了解散射理论(20%)
4.掌握单粒子自旋理论和两个粒子的自旋耦合理论, 理解全同性概念. 对于两个粒子的系统,能够具体写出满足全同性要求的波函数(25%)
二、 试卷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 证明题为40-50%; 计算题 60-50%.
三、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838 岩石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准确掌握岩石力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掌握岩石和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原岩应力及其测量技术;掌握岩石本构关系、强度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原理与技术,并熟练应用各种理论与分析方法对岩质边坡工程和岩石地下工程中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水理性质,岩石的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占20%
2. 岩体力学性质:岩体结构面与结构体,结构面力学性质,岩体的变形特性,岩体的强度特征,岩体的动力学特性,岩体的水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分类。占20%
3. 地应力及其测量:地应力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地应力场基本特征,地应力测量基本方法。占15%
4. 岩石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岩石弹性本构关系,岩石流变理论和流变力学性质。占15%
5. 岩石边坡工程:边坡破坏形式及其影响因素,边坡稳定性分析,边坡滑坡的加固和监测。占15%
6. 岩石地下工程:岩石地下工程围岩应力解析法分析,围岩压力与控制,井巷地压,岩石地下工程支护,岩石地下工程的监测。占15%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1. 概念题 10%
2. 简答题 30%
3. 证明题及公式推导 20%
4.分析计算题 40%
四、考试形式和时间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839 物理化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 对本门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2. 掌握物理化学公式的应用及其适用范围。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3. 掌握物理化学实验中常用物理量的测量(包括原理、计算式、如何测量)。能正确使用常用的物理化学仪器(原理、测量精度、使用范围、注意事项)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1.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22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压缩因子定义。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pVT变化、相变化与化学反应过程中W、Q、U、H、S、A与G的计算;熵增原理;三个平衡判据。
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的简单应用、克拉贝龙方程及克-克方程的应用。
2.多组分热力学及相平衡(~18 %)
偏摩尔量、化学势的概念;理想气体、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稀溶液各组分的化学势表达式;逸度、活度的定义、活度及活度因子的计算。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相律的应用;单组分系统相图;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凝聚系统相图。
3.化学平衡(~10 %)
理想气体等温方程;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标准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的计算;温度、压力和惰性组分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
4.电化学(~10 %)
电解质溶液中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活度与活度因子的计算;电导测定的应用。
原电池热力学,能斯特方程;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电极的极化与超电势的概念。
5.统计热力学(~6 %)
玻耳兹曼分布;粒子的配分函数;双原子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的计算;独立子系统热力学能、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玻耳兹曼熵定理。
6.化学动力学(~15 %)
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的概念。
零、一、二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及速率方程积分式的应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对行、平行反应(一级)速率方程积分式的应用;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法(稳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
催化剂的基本特征;光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光化学第一、第二定律。
7.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10 %)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拉普拉斯方程;开尔文公式;四种亚稳态;润湿与铺展现象及杨氏方程;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朗缪尔吸附等温式。
了解胶体的光学性质、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掌握胶团结构的表示、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了解乳状液的稳定与破坏。
8.实验部分(~10 %)
1)恒温槽的调节及粘度测定;2)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3)反应焓的测定(ZnO与HCl水溶液反应);4)平衡常数的测定(氨基甲酸铵分解);5)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萘-环己烷系统);6)二组分完全互溶液体蒸馏曲线(乙醇-正丙醇系统,阿贝折射仪);7)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Pb-Sn系统);8) 原电池热力学(电位差计的应用);9)过氧化氢催化分解(KI催化剂);10)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电导率仪的应用);11)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以上实验的原理及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计算题60%,概念题30%,实验题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主要参考教材
刘俊吉,周亚平等编,物理化学(第5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或
刘俊吉,周亚平等编,物理化学(第6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唐向阳,余莉萍等编,《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程》(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15年
冯霞,朱莉娜,朱荣娇编,《物理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842 法学专业综合

1.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并能够综合运用。能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
2.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刑法
3. 试卷类型及比例
名词解释:                约占10%--20%
简答题:                  约占40%--50%
论述题或案例分析:        约占30%--40%
4.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


843 马克思主义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要求考生具有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理论素养。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理论的内容各占50%。
三、试卷题型及分值
(1)《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25分)。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25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2)《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人民出版社,2009年。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人民出版社,2017年。


844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而奋斗的历史。考察考生把握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程度和水平。侧重考察对“两个了解、四个选择”(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考生做到史论结合,学以致用,读史明今,以史鉴今。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占60%,中国现代史的内容占40%。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简答题占60%,综合论述题占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版;
2、《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

 

845 汉语言文学理论与历史

A卷(适用于文艺学方向)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及西方文论与美学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批评能力、综合分析文学理论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文学概论占比30%,中国古代文论占比25%,马克思主义文论占比15%,西方文论与美学史占比30%。
三、试卷题型
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文本分析题等题型。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主要参考书目:
1.童庆炳主编《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文学理论》编写组《文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3.张少康、刘兰富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4.《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编写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5.陆贵山、周忠厚编著《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胡经之、王岳川主编《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7.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沈立岩主编《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名著精读》,南开大学出版社。
9.《西方文学理论》编写组《西方文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0.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1.《西方美学史》编写组《西方美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2.《美学原理》编写组《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B卷(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方向)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准确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古典文献的基本阅读能力,注意中国古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及社会文化思想背景的关联;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批评能力、综合分析文学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中国古代文学史100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30分,古典文学文献学20分。共150分。
三、试卷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文本分析题等题型。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主要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世硕、陈文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上海古籍出版社。
4.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5.黄霖、李春青、李建中,《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6.陈洪、张峰屹、卢盛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南开大学出版社。
7.杜泽逊,《文献学概论》,中华书局。

C卷(适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检查考生(1)对现当代文学领域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2)运用适当文学理论分析文学文本、文学现象的能力。(3)对导师冯骥才先生的文学艺术及文化思想的认识与理解水平。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现代文学30%,当代文学70%。
三、试卷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文本分析等。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主要参考书目:
1.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冯骥才《冯骥才分类文集》(16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D卷(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检查考生(1)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内部结构的理解力;(2)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语言现象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古代汉语占60%,现代汉语占40%。
三、试卷题型
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等。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主要参考书目:
1.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中华书局,2017.
2.施向东《古代汉语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印书馆,2011.
5.邢公畹《现代汉语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847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科目考试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的专业基础测试,旨在考查考生对语言学基本理论和语言分析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对英美文学概况及西方文化成就及其发展历程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考生需要具备流利的英语写作和阅读能力、英汉互译能力、语言分析能力、认识阐述能力、从事语言研究所需要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以及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
二、 考试内容
本科目考试内容主要涵盖语言理论、语音、音系、构词-形态、句法、 语义、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语言的历史发展及主要流派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对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的分析;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并能根据某一翻译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对某一译文做出自己的评论,翻译实践;英国十六世纪以来以及美国十九世纪以来的主要文学流派、有关代表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及其文学创作观点,并能够根据小说原文的具体内容进行独立文本自我解读; 古希腊罗马文明、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欧洲工业化等欧洲文化概况,以及北美殖民地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美国政治、美国区域文化、美国奴隶制与种族关系、美国女性史与女性运动、美国移民与现代化等美国社会文化。
三、考试题目类型:
①名词解释
②简答题
③论述题
④短文翻译(英译汉、汉译英)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书面考试的形式,试题语言为英语。时间为180分钟。

 

849 教育学

一、考查目标
1.要求学生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实践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及各部分所占比例
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三、考试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历史发展
(三)教育功能
1.教育功能的概述
2.教育与人的发展
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4.教育功能的形成与释放
(四)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概述
2.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我国的教育目的
(五)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的概念
2.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3.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4.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六)课程
1.课程的概念
2.课程理论
3.课程组织与设计
4.课程改革
(七)教学
1.教学的概念
2.教学理论
3.教学过程
4.教学模式
5.教学原则
6.教学组织形式
7.教学方法
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9.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八)教师与学生
1.教师
2.学生
3.师生关系
(九)德育
1.德育概念、特点、任务与内容
2.品德的发展规律
3.德育过程
4.德育原则
5.德育途径与方法
(十)美育
1.美育的概念
2.美育的任务与内容
3.美育的实施
(十一)体育
1.体育的概念
2.体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规律
3.体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略
(十二)学校管理
1.学校管理的概念
2.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3.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4.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十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十四)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考试参考书: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3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850 暖通空调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深刻理解暖通空调制冷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暖通空调制冷设备及系统的特性进行计算分析。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第一部分 空气调节 (90分)
(一)考试范围:
1、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i-d图;
2、人体热舒适基本原理
3、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
4、空气的热湿处理;
5、空气调节系统;
6、室内气流组织
7、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8、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
(二)考试要求:
1、熟悉湿空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湿空气含湿量、水蒸汽分压力、饱和水蒸汽分压力、焓、湿球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等各个状态参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应用i-d图表示湿空气状态及状态变化过程。
2、了解人体热舒适的评价指标,建筑室内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与人体热舒适相关的人体散热机理。
3、了解确定空调室内外计算参数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太阳辐射热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及综合温度的概念,了解得热量及冷负荷的概念和区别,了解设备、人员、灯光等室内热源散热、散湿及其形成的冷、湿负荷,熟练掌握确定空调房间送风量的方法。
4、了解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的热湿交换原理,了解用喷水室和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空气的方法及两者的不同之处,了解空气的其他加热、加湿及减湿方法。
5、掌握空调系统新风量的确定方法和系统空气平衡的原理,熟练掌握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一次、二次回风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及在i-d图上的表示方法,熟悉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及在i-d图上的表示方法,了解变风量系统、局部空调机组、水源热泵等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6、室内气流组织的评价方法,与室内气流组织设计相关的理论及实验方法,风口性能分析原理及模拟方法。
7、能够论述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在在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和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系统的调节方法,了解风机盘管系统、变风量系统、局部空调机组、水源热泵等其它空调形式在在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和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调节方法。
8、了解空调系统动力工况和热力工况的测定与调整方法,能够对空调系统调试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第二部分 制冷技术(60分)
(一)考试范围:
1、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2、制冷剂的性质及制冷剂替代;
3、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4、制冷系统其它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
5、制冷系统及其工作特性
6、吸收式制冷基本原理与设备;
(二)考试要求:
1、掌握逆卡诺循环、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及其改善措施;了解劳仑兹循环与跨临界制冷循环。
2、熟悉对制冷剂的要求、制冷剂的分类和选择原则,以及常用制冷剂的特性;熟悉制冷剂的溶油性、溶水性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深刻了解CFC和HCFC存在的问题,替代制冷剂的情况。
3、熟悉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计算方法;了解回转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对离心式压缩机的特性曲线和喘振现象有深刻认识;掌握内在参数对制冷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方法。
4、掌握冷凝器、蒸发器的种类、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热力膨胀阀的种类、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特点;了解其它类型膨胀阀的特点和适用对象;了解辅助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5、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及氨系统和氟利昂系统的主要特点;了解空调用制冷机组的主要产品分类;掌握影响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因素和分析方法;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性能调节方法和常见的制冷量不足的原因。
6、了解吸收式制冷基本原理与设备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
1、填空题及选择填空题   占30分
2、问答题               占90分
3、计算题               占30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3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 空气调节(第四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彦启森,石文星,田长青.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51 环境工程原理与分析监测

一、环境分析监测部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 基本掌握环境分析监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 一般了解环境分析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定量分析的基础理论;
3. 熟练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定量计算规则和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4. 熟练掌握仪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定性、定量依据;
5. 基本掌握仪器分析法的主要测定条件和方法,以及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6. 熟练掌握环境要素监测中的水和废水污染监测、大气和废气污染监测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及主要测定指标;
7. 一般了解固体废物、土壤、噪声和生物污染监测等其它环境要素污染监测的基本知识。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环境分析监测概论(10分)
主要包括内容:
1)环境分析监测的特点和任务;
2)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3)环境基准与环境标准。
2.环境分析监测定量分析基础知识(5分)
主要包括内容:
1)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2)定量分析监测中常用的计算规则;
3.滴定分析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30分)
主要包括内容
1)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上述四种方法涉及的计算、滴定曲线、指示剂及变色原理、干扰和抑制方法;
3)上述四种滴定方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污染指标的测定)。
4.仪器分析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30分)
主要包括内容
1)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测定条件、测定方法和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2)原子光谱分析法的原理、特点、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3) 电位分析法的原理、相关基本概念、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和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4)极谱分析法的原理、特点、定性定量的依据和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5)色谱分析法的基本理论、气相色谱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主要特点。
5.环境要素监测(15分)
主要包括内容
1)监测方案的制定;
2)试样的采集、制备和运输的原则、方法和设备;
3)环境监测和污染物的时空关系;
4)水和废水环境监测中主要指标的含义、测定的原理、过程和设备;
5)大气和废气环境监测中主要指标的含义、测定的原理、过程和设备;
6)其它环境要素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填空、选择、判断题      1~2/9
    简答、论述题            2~3/9
    计算、推导题            4~6/9
(四)参考书
孙宝盛、单金林、邵青 编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年

二、环境工程原理部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 全面掌握、理解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及其他污染防治工程中涉及到的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防治装置的基本原理。
2. 灵活运用环境工程各种分离技术的基本内容,且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沉降(约占8分)
沉降的基本概念:沉降分离的原理和类型;流体阻力与阻力系数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沉降速度的计算;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
离心沉降:基本概念;旋流器的工作原理;离心沉降设备-旋风分离器
2. 过滤(约占10分)
过滤的基本概念;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过滤过程的计算(恒压过滤的计算、恒速过滤的计算);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过滤设备
2.吸收(约占12分)
吸收的基本概念;气-液相平衡与亨利方程;亨利方程的应用;双膜理论;化学吸收的基本概念;吸收过程的工艺计算(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吸收剂用量、填料层高度计算等)。
3. 吸附(约占15分)
   吸附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常用吸附材料结构与性能,制备以及应用特点;吸附平衡模型;动力学原理;吸附工艺原理,工艺计算(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
4. 膜分离(约占15分)
   膜分离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各种膜分离工艺原理及应用;膜材料结构与性能;膜分离操作计算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填空、选择、判断题      3/6
简答、论述题            1/6
计算、推导题            2/6
(四)参考书
胡洪营、张旭、黄霞、王伟合编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三、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150分)

四、说明
    考试时请带有对数计算功能的计算器


852 环境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察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当代中国与世界环境问题(10~20%)
过去和现在我国与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事件,及其形成的原因、危害、主要表现和防治措施。
2) 生态学基础(5~15%)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生态系统的内部组成结构及其相互依存关系,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物质循环过程,生态平衡的定义、特点及其维持机理,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思想(5~10%)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和发展趋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措施。
4) 环境管理(5~15%)
 环境管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职能和内容,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环境管理制度。
5) 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10~20%)
 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生物、矿产等)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我国和世界能源、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保护。
6)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包括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30~40%)
 大气的组成、分层结构、大气边界层特征、大气稳定度等基础知识,大气污染及其类型、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控制。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主要特点和危害,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方法。
 水质、水质指标与标准,水体污染、水体自净机理与水环境容量,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名词解释20%
简答20%
论述60%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均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林肇信等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环境学导论(第三版),何强 等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60 食品微生物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概念、分类、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等),掌握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应用的基本理论,掌握微生物与食品污染、食品腐败、食源性疾病关系的基本理论。了解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及在基因工程中应用的基本理论。了解食品中常见微生物。掌握细菌及真菌的形态学检查、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培养技术、生化试验、菌种保藏等基本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和细胞结构(15%):
掌握各种原核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特征,能够根据菌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区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2.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及生活史(5%)
掌握上述各类微生物的一般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3.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5%)
掌握食品中常见细菌、霉菌、酵母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它们与食品腐败、食品安全和食品生产的关系。
4. 病毒(5%)
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增值方式和生活周期特点,了解病毒与食源性疾病的关系。
5. 微生物的营养(5%)
掌握微生物营养、营养方式和培养的基本概念;了解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和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6. 微生物的代谢(10%)
对四种营养类型微生物的产能方式有概括的了解和比较。熟练掌握异养微生物通过发酵和呼吸产能的主要类型,具体代谢过程及特点,并能够运用产能代谢理论解释微生物与食品发酵的关系。
7.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15%)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理论,掌握测定生长曲线、计算代时的方法;明确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控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8. 微生物遗传(15%)
了解微生物基因组及遗传物质的存在特点,掌握质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微生物基因突变的一般原因、类型和效应。掌握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类型和具体过程。
9. 微生物生态学与微生物分类学(5%)
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分布。
了解基本的微生物分类学概念,包括"种"的命名方法、分类单元、分类系统和分类依据等。了解伯杰氏分类系统、三域分类系统。
10. 食品微生物与食品污染和腐败(5%)
掌握食品腐败常见微生物、污染食品微生物的来源、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各类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食品污染微生物指标、微生物与食品腐败的关系及食品腐败的预防、控制。
11. 微生物和食源性疾病(5%)
掌握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分类、致病机理和常见食源性疾病。
12. 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10%)
掌握食品制造中常用的微生物种类及作用机制。常见利用微生物制造食品的种类。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40%。
2. 简答题、论述题:6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862 金属材料科学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该课程是材料学专业(金属材料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金属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与金属材料性能密切相关的物质结构特征及与形成过程相关的材料行为规律;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第1部分 金属的晶体结构
① 空间点阵和晶胞;
② 晶系和布拉菲点阵;
③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④ 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原子堆垛方式、点阵常数、配位数和致密度;间隙;
⑤ 多晶型转变。
第2部分 晶体缺陷
① 点缺陷:点缺陷的类型、点缺陷的产生;
② 位错的基本概念:位错的基本类型、柏氏矢量、位错的运动、位错密度、位错的观察。
③ 位错的能量及交互作用:位错的分解与合成;
④ 晶体中的界面:晶界的结构与晶界能。
第3部分 相结构及相图
① 材料的相结构:固溶体、中间相;
② 二元相图及其类型:相图的基本知识、杠杆定律、二元系相图、相图与性能的关系;
③ 复杂相图分析:分析方法、铁-碳合金相图;
④ 三元系相图及其类型:三元相图的表示方法、相区接触法则、垂直截面及水平截面、三元匀晶相图、具有两相共晶反应的三元系相图、具有共晶型四相平衡反应的三元系相图。
第4部分 金属的凝固
① 晶体材料熔融凝固的基本规律:液态的结构、凝固的热力学条件、过冷现象、结晶的一般过程;
② 晶核的形成:均匀形核、形核率、非均匀形核;
③ 晶核的生长:液-固界面的微观结构、熔体中晶体的生长形态、晶体长大的线速度;
④ 固溶体的凝固:固溶体的平衡凝固、稳态凝固、成分过冷;
⑤ 共晶合金的凝固:共晶体的形成、共晶体的形态;
⑥ 凝固组织及其控制:晶粒尺寸的控制、铸锭组织及其控制、铸锭的缺陷。
第5部分 材料中的原子扩散
① 扩散现象及扩散方程:扩散现象、菲克第一定律、菲克第二定律、扩散方程的应用、柯肯达尔效应;
② 扩散的微观机制:空位机制、间隙机制、自间隙机制、扩散系数、扩散激活能;
③ 扩散驱动力;
④ 反应扩散;
⑤ 影响扩散的因素。
第6部分 金属的塑性变形
① 滑移与孪晶变形:滑移机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孪晶变形;
②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施密特定律、单滑移、多滑移、交滑移;
③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④ 纯金属的变形强化:位错的交割、位错的反应、位错的增殖;
⑤ 合金的变形与强化:单相合金的变形与强化、低碳钢的屈服和应变时效、第二相对合金变形的影响;
⑥ 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冷变形金属的力学性能、冷变形金属的组织、形变织构、残余应力。
第7部分 回复与再结晶
① 冷变形金属的回复:回复阶段性能与组织的变化、回复动力学、回复机制;
② 冷变形金属的再结晶:再结晶的形核、再结晶动力学、影响再结晶的因素、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名词解释
2.是非判断
3.选择填空
4.问答题
5.计算题
6.作图题
第1、2、3种类型占25%~35%;第4、5、6种类型约占65%~7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863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不同类型聚合反应的特征,了解聚合物合成及改性的主要机理和方法;掌握高分子各层结构内容、分子运动特点、力学性能和溶液性质几方面的基本概念,了解高分子各层结构和性能间的相互联系。考生应具有一定综合运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知识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高分子化学部分(50 %)
(1)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
熟练掌握高分子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例如,聚合物、单体、聚合物的重复单元、结构单元、聚合度、高分子的链结构,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聚合物的各种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表示方法,聚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逐步聚合反应
线型缩聚与成环倾向,线型缩聚反应机理及动力学,影响线型缩聚物聚合度的因素和控制方法;线型逐步聚合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及重要线型逐步聚合物;体型缩聚与单体官能度,无规预聚物和结构预聚物的制备,凝胶化作用和凝胶点的预测。
(3)自由基聚合和自由基共聚合
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和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机理及特征;自由基聚合反应微观动力学;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聚合物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的调整;阻聚剂和阻聚作用;自由基聚合热力学及其单体结构的影响。共聚物的类型和命名;二元共聚物组成方程、组成曲线;竞聚率及其影响因素;竞聚率的测定;共聚物组成的控制方法及与转化率的定性关系;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Q-e 概念及其应用。
(4)离子型聚合、配位聚合与开环聚合
离子型聚合的单体与引发剂;离子型聚合的机理与动力学;离子型聚合的影响因素;离子型聚合的分子量控制;活性离子聚合及其应用。配位聚合的定义和特点;配位聚合反应机理与基元反应;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Ziegler-Natta 引发剂的组成及各组份的作用。开环聚合反应机理;环状单体的聚合活性;工业上重要的开环聚合。
(5)高分子反应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聚合物的反应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聚合物的相似转变;聚合度增大的化学方法;聚合物的降解与老化;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
2、高分子物理部分(50 %)
(1)高分子的链结构
范围---结构特点、各级结构包含的具体内容、大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掌握内容:该部分内容所涉及到的基本术语,各级链结构对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各级链结构与链柔顺性的关系。
(2)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范围---分子间作用力、结晶形态、聚集态结构模型、结晶过程和结晶热力学、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
掌握内容: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别,大分子晶体的形态特点和制备方法,两大类聚集态结构模型的特点和实验依据,分子结构对结晶能力和熔点的影响,熔融过程的本质,结晶度的测定,结晶和性能的对应关系。
(3)分子运动
范围---分子热运动特点、力学状态、玻璃化转变。
掌握内容:基本术语,热运动的三大特点,三大类聚合物的温度─形变曲线(温度─模量),玻璃化转变的实质和转变温度的测定,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因素。
(4)力学性质
范围--玻璃态和结晶态聚合物的力学性质、高弹性、粘弹性。
掌握内容:聚合物的拉伸行为、屈服、断裂和强度,高弹性的特点,橡胶弹性的热力学分析和统计理论,力学松弛现象,粘弹性的力学模型,时温等效和 Boltzmann 叠加原理,拉伸行为的试验方法。
(5)溶液性质
范围--溶解、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分子量及分布。
掌握内容:溶解能力的判断,Flory─Huggins 高分子溶液理论,θ 温度,Flory─Huggins 高分子稀溶液理论,平均分子量与分布函数,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基本术语解释(10─15%)
2.简答题(20─25%)
3.图形题(10─15%)
4.计算题(15─25%)
5.论述题(25─3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64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从材料学学科领域的范畴,较系统地掌握各部分章节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与无机固体材料性能密切相关的物质结构特征,与过程相关的材料行为规律。从微观、宏观、物质内部及表面、静态、动态等不同角度,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材料的设计与制造,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以及继续进行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第 1 章  结晶学基础(20~25 分)
① 等同点及空间格子、布拉维法则和面角守恒定律;
② 晶体的宏观对称、宏观对称要素的组合、对称型(点群)、晶族、晶系及晶体常数特征;
③ 晶体定向、结晶符号及其相互联系;
④ 十四种空间格子、晶体的微观对称要素;
⑤ 点群、空间群及其国际符号;
⑥ 球体紧密堆积原理;
⑦ 晶体化学基本原理: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离子极化、电负性、鲍林规则及应用。

第 2 章  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20~30 分)
① 无机非金属材料组成与晶体结构类型:金刚石结构、 NaCl 结构、闪锌矿结构、萤石结构、钙钛矿结构;
②缺陷化学反应表示法、热缺陷浓度计算;
③固溶体特点、分类,置换型固溶体的生成条件以及 “组分缺陷”, 正离子缺位和负离子缺位两种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缺陷反应、缺陷浓度与导电机理。

第 3 章 熔体和玻璃(10~15 分)
① 无机熔体的结构理论和熔体性质;
② 玻璃的通性;
③ 玻璃形成的基本条件;
④ 玻璃的结构及结构参数。

第 4 章 表面与界面(10~15 分)
① 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② 表面的驰豫、重构及双电层、固体的表面能;
③ 弯曲表面效应;表面润湿,粘附、吸附和表面改性;
④ 界面特性:晶界偏析、晶界迁移、晶界应力、晶界电荷与静电势;

第 5 章 相平衡与相图(30~40 分)
① 相与相平衡的基本概念;
② 单元和二元系统相图各种基本类型的阅读分析;
③ 三元相图中的基本类型,运用相图的基本规则来确定相图中的点和线的性质以及相平衡和非平衡条件下的析晶路程。
④ 典型专业相图的分析计算。

第 6 章 扩散与固相反应(10~20 分)
① 固体中质点扩散的特点和扩散动力学方程,扩散系数的含义,影响扩散的因素;
② 固相反应及其特征,固相反应中两个扩散动力学方程的分析和比较,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第 7 章 相变(10~20 分)
① 相变的简介与分类;
② 液-固相变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点,熔体析晶过程成核与生长过程动力学分析;
③ 液-液相变中的玻璃分相,亚稳区和不稳区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点。

第 8 章 烧结(15~25 分)
① 烧结的概念及推动力;
② 固态烧结和液态烧结的传质机理与特点;
③ 晶粒生长和二次再结晶的概念和分析;
④ 晶界在烧结中的作用;
⑤ 影响烧结的因素。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填空判断:10~20%;2、简 答 题:20~30%;3、计 算 题:10~25%;4、分析讨论题:30~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66 古建筑复原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考生应运用建筑史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建筑基本类型、法式特征及构造做法。依据文献或图像等信息,独立完成一项包括外部环境在内的古建筑(群)复原方案。
2、考生具有良好的古文献阅读、理解、绘图与综合分析能力,能借助历史文献和图像进行复原分析与方案设计。
3、复原方案以参考文献或图像为依据,准确反映文献或图像的信息,并能体现古建筑的造型特征、构造做法、空间尺度及其场所环境。
4、复原古建筑的格局或形式应准确,图面表达清晰,具有较熟练的表现技巧,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5、图面一律使用考试场发放的普通答题纸作答。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范围为宫殿、园林、寺庙、陵寝等古建筑群及建筑单体与环境,规模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决定。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题型为依据题目提供的文献或图像进行复原。
2、试题要求包含:绘制总平面及周围环境、总剖面图、总立面图,单体建筑平、立、剖面及透视、构造做法及表现等,具体绘制内容以题目要求为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百花文艺出版社;3、《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华夏意匠》,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5、《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学造园》,胡德君著,天津大学出版社;7《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冯建逵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867 环境化学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1. 绪论
考试内容: 1)环境问题;环境化学的概念、任务、内容、特点及发展方向;
2)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的不同分类、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污染物在各圈层迁移转化的主要过程。
考试要求: 1)跟踪了解热点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物及环境化学发展动向与研究热点。
2)掌握典型环境污染物在水-土-气等圈层的迁移转化规律与生态环境效应:重金属元素(汞、砷、铅、铬等)形态;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转化;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2. 大气环境化学
考试内容: 1)大气中污染物的组成和物理化学特征;
2)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3)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
考试要求: 1)了解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及分类;大气稳定度、大气温度层结、辐射逆温层、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等。
2)掌握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形成机理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策略;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复合污染;
3)掌握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危害和损耗机理;臭氧层的破坏现状及防治对策。
3. 水环境化学
考试内容: 1)天然水的组成和基本物理、化学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天然水有关酸碱度的计算;
2)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3)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驱模式;
4)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等。
考试要求: 1)了解天然水的基本物理、化学特征,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归趋。
2)掌握无机污染物的氧化与还原、溶解与沉淀、吸附与解吸、配合作用。
3)掌握有机污染物的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4)掌握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防控策略。
4. 土壤环境化学
考试内容: 1)土壤的组成与基本性质;
2)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及其机制;
3)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
4)常用化学肥料(氮肥、磷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考试要求: 1)了解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特性,掌握土壤的吸附性、酸碱性、缓冲性及氧化还原性质。
2)掌握常见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累积和迁移转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掌握土壤中农药迁移的基本特性,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典型农药(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途径。
4)了解土壤中有机氮的矿化作用及氮磷的保持、固定与损失。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5小题,共20分
填空题            10小题,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共40分
论述题             3小题,共60分
三、主要参考书目
王晓蓉 顾雪元 等编著,《环境化学》,科学出版社,2018.
戴树桂 主编,《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01 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考试内容由两部分组成,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各占总分的50%。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及相关的存储方式、基本运算、算法和应用,并能运用盒图、结构化语言、类C、高级语言(C或C++)等方法之一编写算法。
程序设计指采用C++语言,应用数据结构的知识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要求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及编程方法。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数据结构考试的内容包括:( 占总分50%)
1、 线性表、顺序表、链表的定义、特点、存储结构及相关的基本算法
2、 栈的定义、特点、顺序与链式存储表示、基本算法;栈的应用;队列的定义、特点;链队列、循环队列相关的定义、特点、基本算法;栈与递归的实现
3、 广义表的定义及存储结构
4、 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及存储结构;遍历二叉树定义、过程及其算法;二叉树的应用;树、森林与二叉数之间的转换;哈夫曼树及其应用;与二叉树应用相关的递归算法
5、 图的定义、存储结构;图的遍历过程及算法;最小生成树构造过程及算法;拓扑排序过程及算法;关键路径相关内容;最短路径相关内容;与图的应用相关的递归算法
6、 静态表查找过程及算法、动态表查找过程及算法;哈希表的构造及处理冲突方法
7、 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等内部排序的特点、过程及算法

程序设计考试的内容包括:( 占总分50% )
1、 基本语法与常用语句,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2、 函数的调用,函数参数,函数的重载及函数作用域
3、 类的概念,类的定义与说明,类的成员函数,作用域
4、 对象的概念,对象的初始化,对象的特殊生成方法,对象的生存期
5、 对象指针和对象引用,对象数组
6、 类的继承性和派生类
7、 虚基类与虚函数
8、 重载及其应用
9、 模版及其应用
10、基本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程序设计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考试题型:
数据结构部分:
包括实做题与算法设计题两大类:其中实做题有简述题、举例说明题、图示题、图表题、过程描述题、论述题等。算法设计题应当根据要求,运用允许使用的适当的方法编写算法。
比例: 实做题(60%)
算法设计题(40%)
 
程序设计部分:
包括2类题型:写程序结果和程序设计。 

写程序结果题:本题型给出C++程序,并已经调试通过,考生需要根据C++的语法与语义给出正常运行后应该输出的结果。需要按照程序运行的顺序给出正确结果,不需要对程序的正确性进行判断。
本题型为42分,6-7个题。

程序设计: 按照题中的要求,写出完整的C++程序,并符合程序设计规范。

本题型为33分,2个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分)。

五、 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
1、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为敏 吴伟民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数据结构》 (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描述),殷人昆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程序设计:
1、 《C++程序设计》,Y. Daniel Liang著,王刚 刘晓光 刘璟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 《C++编程思想(两卷合订本) 》埃克尔(Bruce Eckel)、Chuck Allison、刘宗田、 袁兆山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C++程序设计语言(特别版o十周年中文纪念版)》 斯特朗斯特鲁普(Bjarne Stroustrup)、 裘宗燕 机械工业出版社


905 细胞生物学基础

一、考试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掌握生命体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理解细胞信号传递与多种生命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等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考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就,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细胞的基本概念、新思考、一般结构、元素组成和大分子组成以及细胞的基本共性,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原核细胞的重要代表——支原体、细菌、蓝藻、古核细胞以及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等内容。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及其特点。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化地位、共性和特性。
2.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包括各种光镜、电镜的结构特点、技术性能、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各自要求的制样技术及特点;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包括细胞及细胞组分的分离与纯化;特异蛋白质抗原的定位与定性;特异核酸的定位与定性以及同位素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合成动态。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和脂等的显示方法;DNA与蛋白质的体外吸附技术以及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细胞工程和单克隆抗体,显微操作技术。各种研究方法的用途,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程序。
3.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膜成分——膜脂、膜蛋白的运动(流动性与分布的不对称性等),细胞质膜功能,细胞表面特化结构、及其产生及功能;细胞外被、细胞外基质(胶原,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弹性蛋白等)、细胞壁的产生、特点及功能。
4.物质跨膜运输与信息传递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等)、特点及其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细胞通讯和信号传递的方式、特点(征)、规律及其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方式,各方式的特点,物质选择性运输与细胞多种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细胞识别,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的途径,涉及信号传递的细胞中的受体的种类,特征,信号传递中的信号分子及其作用规律等。
5.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细胞质基质(概念、功能),内质网类型、结构、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及蛋白质的分选——信号假说,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细胞内膜泡运输中的作用;溶酶体类型、功能和生物发生以及微体。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与蛋白质的分选之间的关系。内膜系统各成员的发生、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6.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线粒体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及酶定位,叶绿体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和半自主性,叶绿体的功能——光合作用和半自主性,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和起源。
7.细胞核与染色体
核被膜、核孔复合体和核纤层。染色质类型、化学组成、染色质包装的结构模型,染色体支架及核骨架;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染色体DNA的关键序列、染色体核型与带型技术及其运用,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转录的关系,核基质与核体的概念。巨大染色体,核仁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细胞核和染色体的分子结构,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8.核糖体
核糖体的基本类型、结构与成分,多聚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R-蛋白和rRNA的功能以及RNA在生命起源中的地位。
9.细胞骨架
细胞质骨架——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细胞核骨架(核基质,染色体支架,核纤层等)。细胞骨架各成员的基本结构、形成、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与细胞多种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10.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周期的概念及划分的依据,细胞周期各时相及其发生在各时相的主要特征性事件。细胞分裂,特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和规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及其作用规律,细胞周期运转的调控,其他内在和外在因素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
11.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发育的潜能、细胞质和细胞核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以及影响细胞分化的胞外因素,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素和癌基因学说、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以及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等。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转录前、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和翻译后加工水平的调控。
12.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体外培养细胞的衰老与Hayflick界限、体内细胞的衰老及其特征及细胞衰老的原因,分子机制与假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概念、生物学意义,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征以及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等,细胞凋亡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 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或填空题:50%
2. 简答题、论述题:5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务必书写清楚、符号和西文字母运用得当。不得在试题上答卷。
五、参考书目:
[1] 翟中和等.细胞生物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朱玉贤等.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杨焕明译.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第5版),科学出版社,2005.


906 遗传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了解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发育遗传学等相关知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熟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规律,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细胞分裂、染色体周史、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孟德尔遗传分析、摩尔根遗传分析、基因互作
3、基因的概念、重组检测和互补检测、缺失作图
4、噬菌体突变的互补测验、重组实验、细菌的突变类型与重组作图、λ噬菌体的基因组、细菌的转化与转导作图
5、基因组特点、基因组复杂度、基因的包装、基因的排列、基因的扩增、丢失与重排、遗传标记
6、遗传重组的类型、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及意义、位点专一性重组的分子机制及意义、异常重组的分子机制及意义
7、转录的起始和终止、RNA的加工、操纵子模型、DNA重组调控和蛋白质合成的自体调控、反义RNA
8、染色质水平上的基因活化调节、转录水平的调控、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翻译水平的调控
9、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基因突变、生物体的修复机制、突变体的检出
10、数量性状的概念、遗传分析的统计学基础、遗传率、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11、基因库与基因频率、遗传漂变、物种的形成、基因的形成、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12、基因工程原理、工具酶、载体、基因组克隆和DNA文库、转基因技术、基因组分析的常用技术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试题包括概念题及简答题及论述题。概念题分为名词解释和选择题两类,约占总分的20~25%;简答题一般为5-7题,约占总分的60%,论述题一般为1题,约占总分的15~2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908 海洋科学导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察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海洋科学内涵与研究意义(5%)海洋科学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地位,海洋在国防安全、防灾减灾、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健康保障中的作用,结合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认识未来海洋科学发展趋势。
2) 海底科学基础(15%)地球圈层结构与海陆划分的基本概念,海底地形与板块构造学说,海洋沉积类型与成因,海底矿产资源成因、开发技术及国际竞争。
3) 海水理化性质特征(15%)海水热力学性质及其潜在影响,海水盐度定义,海水状态方程及应用,全球海面热量平衡及各分量作用,全球海洋温盐水平与垂直分布,海洋跃层。海水化学组成,海水二氧化碳系统与碳循环及海洋酸化,海水中的营养元素与富营养化,海水中的溶解气体与温室气体释放及低氧灾害。
4) 海水运动规律与海上活动安全(40%)海水运动规律预测与海上活动安全保障;地转流和风海流基本特征,世界大洋风生环流、热盐环流和水团分布,风浪和涌浪,潮汐现象与平衡潮理论,潮汐动力理论,风暴潮灾害。
5) 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10%)平均大气环流,海洋上的天气系统,不同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基本特征,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ENSO、PDO、AO、NAO等气候波动如何影响中国近海。
6) 海洋生态系统与资源可持续利用(15%)海洋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组成,海洋生物生产力及其调节因素,主食物链与微食物环,海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赤潮灾害及其遥感监测。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名词解释20%,简答20%,论述6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均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
  • 上一条信息:

  • 下一条信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信息搜索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天津大学考研招生简章·专业目录
        天津大学考研院系·专业导师信息
    普通信息 2021年天津大学土木水利专硕考研内部资料真题及题
    普通信息 2021年天津大学数学分析考研内部资料真题及题库
    普通信息 2021年天津大学制药工艺学考研内部资料真题及题库
    普通信息 2021年天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考研内部资料真题及题
    普通信息 2021年天津大学地理学考研内部资料真题及题库
    普通信息 2021年天津大学生物学专业考研内部资料真题及题库
    普通信息 2021年天津大学电子信息专硕考研内部资料真题及题
    普通信息 2021年天津大学系统工程考研内部资料真题及题库
    普通信息 2021年天津大学应用化学考研内部资料真题及题库&#
    普通信息 2021年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内部资料真题
        天津大学考研招考·信息
        天津大学考研资料
    普通信息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城乡规划实务
    普通信息 天津大学806测控技术基础考研参考书及复习经验
    普通信息 天津大学光学工程考研参考书及复习经验
    普通信息 天津大学809光电子学基础考研参考书及建议
    普通信息 天津大学852环境学考研参考书及真题情况
    普通信息 天津大学819水力学考研考试重要阶段及注意事项
    普通信息 天津大学811电路考研参考书及复试指导
    普通信息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经验
    普通信息 天津大学851环境工程原理与分析监测考研参考书及资
    普通信息 天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变动情况汇
        相关信息
    天津大学73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资料
    天津大学考研大纲2018年与2017年对比一览表
    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考研大纲及参考书|专业课
    天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考研大纲及参考书807工程光学
    天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考研大纲及参考书806测控技术
    2016年天津大学MPAcc招生简章
    2016年天津大学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简章
    2016年天津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招生简章
    2016年天津大学教育管理原理与实务考研大纲
    2016年天津大学环境学考研大纲
      热门考研服务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隐私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设为首页 顶部 全国统一热线:022-58054788,58054799,27056088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4 天津格瑞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旗下网站:[天津考研网]52kaoyan.com上学网]chinakao.cn
    公司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佳怡国际D座底商(天津大学东门斜对过) -办公室地图-行车路线 工商网银在线支付平台,安全快捷!支付宝特约商家,信任标志!考研一站式服务,考研无忧!
    公司总机:022-85681642 客服热线:022-58054788,58054799(7X24小时热线支持)
    法律顾问:王自强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津ICP备0700135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