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通行证  
天津考研网 资讯中心-网尽考研信息 考研专卖店-考研资料书籍一站购齐 考研辅导班 BBS社区-便易的交流平台 专业课教材 院校导航-权威院校招生信息 下载中心-海量考研复习资料 客服中心-解决所有问题 考研热线4000220908
 您现在的位置: 天津考研网 >> 资讯中心 >> 全国统考科目 >> 历史学考研 >> 正文 相信自己,加油!
    史料研究:看中国历史之秦国的统一和灭亡
史料研究:看中国历史之秦国的统一和灭亡
责任编辑:teng91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12-5-23 10:47:27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山东六国,乃建立起中国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此事件之于中国,无疑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业。

  秦朝以前,虽有夏商周三朝,但夏商仅为诸联邦之强,周乃封建王国之最高领导,均不具备中央集权之意义。秦朝的建立,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之建立。

  钱穆先生称秦朝的建立,至少与四件事有关:

  第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第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第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第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教育主于启发与自由,政治主于德感与平等,对异民族主于我同化与和平,处处表示其“大同”之怀抱。此乃先秦学术共有之态度,所由形成中国之文化,抟成中国之民族,创建中国之政治制度,对内,对外,造成此伟大崇高之中国国家,以领导东亚大地数千年之文化进程者,胥由数种观念为之核心,而亦胥于先秦时期完成之也。此四者,乃此期间中国民族所共同完成之大业,而尤以平民社会之贡献为大。即秦人之统一,亦为此种潮流促成。(钱穆:《国史大纲》)

  事实上这四件事,既推动了秦朝的统一,反过来又为秦朝的统一所推动发展。

  秦朝建立之后,秦王嬴政取“三皇五帝”之名,乃自称“皇帝”,又废“谥”法,故而自云“始皇帝”,其子孙则为二世、三世、四世……乃至万世而君临天下。

  秦朝以前,列国虽在周天子治下,然而并非统一之中国。各诸侯国虽然由周王朝分封,但是列国自有政制,各自独立为王,彼此相交,或战或和。而又各自抵御外侮,不成一体。文字、尺度尽皆不同。实难将列国看作一国家实体。甚至连一联邦国家都算不上。此等情形,易于为戎狄蛮夷所侵,导致国家民族之分离,终不成一中华大国。

  自秦朝一统中国后,彻底从体制上废除了封建制,建立了大一统的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而后又增加南海、桂林、象三郡。秦王朝的版图“东至海暨,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一起政制皆由中央出,人民再不分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都是秦朝子民。大一统的观念始深入人心,中国之版图也自此奠定。因版图之奠定,便有民族之抟成。七国百姓不再相与为战,彼此为一体,交流日盛,文化、经济相互交融,各国百姓之差异日趋消亡,终于形成一新的民族——秦人。及至日后,汉民族的形成便建立在此基础上。

  秦朝之建立,为求天下一统,实现郡县制,不再实行分封。秦朝初定时,究竟该实行封建还是郡县,在秦庭内部是有争议的。丞相王绾力主封建,李斯却不以为然。始皇帝曰:“天下共苦战乱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从此确定了秦国郡县之制度。等到汉朝建国,郡县、封建同时实行,然而终于导致异姓王反叛和七国之乱。汉景帝平七王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终于让汉之封建趋于消亡。晋惠帝时,虽有八王之乱,“然此乃权臣之擅政,非古代封建之比”。等到后朝,诸如唐宋,王室子弟虽有王爵,然不赐地,不赐民,再无封建之实。只是到了明朝初建国时,明太祖朱元璋行事多效仿汉高祖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终于在建文帝一朝,导致了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永乐立朝后,再不推行封建,始有明朝稳固。分封之害,可谓深矣;郡县之利,可谓深矣。

  中国大势,分合相间。自秦至两汉,乃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乃一分。隋唐,又是一统;自五代以至于辽、宋、金、西夏、大理、吐蕃诸国,又是一分。然后,元、明、清以至于今,中国基本为一统之局面。何以中国能够在历经几百年的分裂之局后,仍能够趋于统一?

  一则思想,一则制度。就制度而言,则须归功于郡县制。因为郡县制的实施,中国百姓心中便只有一个中国。政府上,可以有南北朝,有十六国,有五代更替,十国并立。但是对于下层百姓来说,则无此分别,任谁做皇帝,他心中便只有一个中国,求一统,始终是民心所向,人民已过不惯侯国并立的生活。

  书同文,又是一利于千秋的创举。始皇帝令李斯、赵高、胡毋敬共同规范秦国文字,约定小篆为官方文字,成为中国今日文字之基础。中国地大,方言极多,甚至百十里内,语言皆不相通。倘若,没有统一文字,两千年下来,只怕中国已如印度一般,各种语言混乱不堪,同时,也不利于文化之交流传播。中国文化能有数千年不灭,数千年连绵,实有赖于统一文字之功。

  至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则通畅交通,利于商业发展,对于以后中国经济之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些制度不仅仅被汉朝所承袭,更为历朝历代所承袭。

  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在中央则推行三公九卿制。所谓三公,乃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太尉统帅全国军队,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此制度的创立,对中国来言,可说影响深远。后世虽多有损益,然追本溯源,秦之制度确立实为渊源。

  至于思想之奠定,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所言,大致有:

  一曰“大同观”。王道与霸术,即“文化的世界主义”与“功利的国家主义”之别也。先秦思想趋向前者,以人类全体之福利为对象,以天下太平为向往之境界,超国家,反战争。秦汉大一统政府,在当时中国人心目中,实已为超国界之天下也。二曰“平等观”。阶级与平等,即“贵族主义”与“平民主义”之辩。先秦思想趋向后者,而以仁爱中心的人道主义为主。三曰“现实观”。天道与人道,即“宗教”与“社会”之辩。先秦思想趋向后者。庄老之自然哲学,其反宗教之思辨最为彻底。(钱穆:《国史大纲》)

  此三等观点,固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在秦朝统一后,因封建制度的消灭,整个社会不再是贵族社会,日趋平民社会,这才有了汉朝初建国时,自皇帝到群臣皆多布衣的情形。

  然而秦朝如此多的创制,如此多的伟业,却为何在短短三代,便覆亡于农民起义呢?

  多有人认为秦朝之亡,亡于暴政,“一夫作难而七庙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是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据此观点,还有颇多证据,比如修建长城,修建阿房宫,修建骊山陵墓,收天下兵器于咸阳以铸铜人,再如秦法严苛等等。然而有些问题,我们必须客观的去看待。首先说,修筑长城。这常常被作为秦始皇暴政的一大证据。

  然而如此说法,未免有失公允。

  战国末年,七雄并立,内战连绵。匈奴人屡屡骚扰中原各国,遂有秦、赵、燕三国长城。匈奴乃游牧民族,善于骑战,“兵贵神速”四个字在匈奴人那里用得出神入化。如果没有长城的阻止,匈奴南下,便可直捣中原。然而正是因为有了长城的阻挡,长城一时间不易被攻破。而秦、赵、燕三国只需要派少量兵马守在长城一线,便可以力保不失,省去了大量民力、兵力,此乃长城之功。绵延万里的长城并不仅仅是一道城墙,而是一个综合防御体系,包括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从而有效得起到了防卫作用。到了秦朝统一六国,始皇帝为了有效的阻击匈奴,方才动用大量的财力、民力筑造长城防御工事。想当时科技落后,没起重机、挖土机之类的设备,要想修筑如此长城,不动用大量的民力、财力,可能吗?

  自古以来,民众所能看到的往往是眼前的利益,而政治家所要考虑的是长远的利益。长城的修筑虽然会使秦朝遭一时骂名,但是于国于民却是千秋万代的利益。事实上,直到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还是以长城为据点。由此足见长城的价值所在。

  修建阿房宫,修建骊山陵墓,确为满足嬴政穷奢极欲所建,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古人的思想超越现代。现代人有钱有势之后,还想摆一摆排场,更不必说千古一帝。此虽嬴政施政之弊端,但非嬴政所独有,历朝历代皆难避免。此不足以作为秦朝灭国之诱因。

  至于收天下兵器以铸铜人,更不必大惊小怪。政府之创建,自希望稳定,控制武器,使民不争,实属应当。即今日之中国亦不许武器公开买卖。若将此视为专政,则今日之中国更显专政。毕竟古代,锄头的攻击力和马刀的攻击力相去不会太远。

  钱穆先生认为:秦代政治的失败,最主要的在其役使民力之逾量。

  然而这只能看作一个诱因,并不能看作根本原因。自古以来,使用民力过量的朝代时有存在,但未见得都亡了国。汉武帝一朝,为了击破匈奴,将文景两朝积蓄耗尽,而后虽由政府屡开财源,终究给汉朝带去大量的遗祸,但汉朝却因此走向了事业的巅峰。

  秦朝之灭亡是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的。

  吕思勉在他的《中国通史》中说:“统一虽然是势所必至,然而人的见解,总是落后的,在当时的人,怕并不认为合理之举,甚而至于认为反常心态。”(吕思勉:《中国通史》)此一言可谓一语中的。

  秦亡并非亡于暴政,而是亡于传统。至于民力使用过量,二世淫乱,皆为诱因。即使秦始皇后有明君,秦朝只怕仍难免覆亡之危险。

  秦国一统虽大势所趋,但大势乃是一种潜藏于民之中的洪流,而未必是人人都可以意识到的,甚至于是很多人意识不到的。此等大势,唯有聪明卓绝,有识之士方能看透,方能引领人民趋于此等大势,终究成就一番伟业。

  试看清朝末年,变法图强实乃大势所趋,但是中国人中晓此大势者又有多少呢?李鸿章谓此乃中国未有之变局,然其仍不能决心改革,终究只动器物,而不变体制。梁启超、康有为之流,遂与其成为政敌。再看人民,晓此大势者更寥寥无几。我国教科书,在分析戊戌变法之败时,常言维新派不发动群众,仅寄希望无实权之君主,实在是一种偏见。非不用民,而是短时期内民不可用。及至民国建立,四亿国民仍旧浑浑噩噩,被鲁迅认为是毫无血性的“看客”。然因有孙中山、胡适、李大钊、毛泽东等有识之士引导,民智遂在数十年内开化,大势遂明,民主之国遂成,共和之念深入人心,帝制一去不复返。

  秦朝建国,亦是如此。

  自西周公元前1046年封建分国,到公元前221年,长达八百余年的封建体制深入人心。等到春秋战国时代,思想融合,商业通行,戎狄蛮夷与诸夏之间交流日盛,统一民族趋于必然,统一大势已成。秦国正是借此之势,才可以完成统一大业。

  然而此等大势,却并不为民众所了解。始皇帝说:“天下共苦战乱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此乃真知灼见,可是又有几人了解始皇之心呢?郡县制建立之初,便有丞相王绾要求封建。而后又有淳于越,再提封建,这才有了焚书坑儒事件——始皇为维护统一大业,此举实属无奈,千秋功罪,孰是孰非?

  可以说,封建思想在当时是很有市场的。六国虽灭,六国旧族仍在,稍作异动,封建之思便会兴起于世。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史学界认为,此乃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然而,我们认真分析灭秦战争,虽有农民首举义旗,但真正完成灭秦战争的则主要是六国贵族。诸如项梁、项羽、张耳、田儋、田荣、田横,包括楚王等等,这些人都是出身于贵族阶层的。战争尚未结束,山东六国皆已复国,六国遗族尽皆已为王,此一场战争哪里还有什么农民起义的味道?或许,有人会说韩信、英布、刘邦之流皆为布衣。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问题,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们多是在楚汉战争中立功的,而不是灭秦之战中。或许又有人言,灭秦主力军乃是农民。然而自春秋战国以来,可当兵者,已非贵族阶层,主力军基本都是平民了。因此是否农民起义并不能由军队的构成决定,而应由其领导者决定。

  所以灭秦之战,本质上是一场六国贵族对秦的战争,而非农民起义。农民起义不过是提供了一个机会。

  而六国何以要复国,并非仅为仇恨,更因封建思想之余毒,迫使六国贵族天生有一种使命感,必待天下有变,图而复国,重建封建体制。

  至秦被灭,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便大举实行分封,复辟古制,以符合当时社会之思潮。

  及至汉高祖刘邦时,此等思想依旧严重。吕思勉说:“于是共尊汉高祖为皇帝。然虽有此称号,在实际上,未必含有沿袭秦朝皇帝职权的意义。做了皇帝之后,就可以任意诛灭废置诸王侯,怕是当时的人所不能想象的,这是韩信等在当时所以肯尊汉高祖为皇帝之故。”(吕思勉:《中国通史》)

  等到汉朝初年,异姓王有楚王韩信、梁王彭越、赵王张敖、韩王信、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这些王是本来就有的,即使刘邦想不封,恐怕也不行。等到后来,刘邦将这些异姓王一一消灭。又大封同姓王。“以一个政府之力统治全国,秦始皇是有此魄力的,或亦可说是有此公心,天下废除封建,汉高祖却无有了。”

  由此可见,封建思想在当时残留之严重。

  秦国虽然顺应大势,统一了六国,但是此等大势还不为人民和旧贵族所知。故而,秦国的郡县制虽然符合历史潮流,但是此等先进之识只有始皇帝、李斯这等聪明智绝之辈方能明晓,也只有有大气魄者,才敢于实施。

  秦朝之灭,实在是始皇帝之理想过于远大,以致超越了时代。假使,始皇帝能够急事缓办,郡县制和封建制并行;以郡县制为主,以同姓王的封建制为辅,再逐步削藩,或可以使秦免于速亡之命运。但亦可能使秦朝陷入藩镇割据,诸侯坐大,威胁中央的局面。

  秦朝之立,乃是为后世王朝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国家模式。中国此后两千年的各个王朝几乎都是在这个模式上修修补补,略加创新,建立起来的王朝。秦朝建立的最大功勋,不在于确立郡县体制,不在于促进民族融合,不在于扩大文化交流,而在于它为后世王朝的建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可供改造的模式。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文章搜索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考研服务
      最新考研信息
      相关文章
    2023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国家线
    天津地区考研成绩预计2021年2月26日公布
    考研报名确认结束 全国16057人报考南开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致2021年在津参加研考考生的
    如何快速掌握导师论文?复试,讨好导师的“人情秘
    复试真的有黑幕吗?黑在哪里?
    341万“考研大军”,他们为何考研?
    考研-考试流程揭秘,脑补一下,提前进入状态!
    今年考研人数比去年增加了50万!史上最难留学年到
    【2020考研冲刺】考研复习冲刺,如何克服进度不前
      热卖考研资料
    资讯栏目导航
    新闻政策 考研新闻 考研政策 热点点评
    复习指导 英语 数学 政治 专业课 分数线 大纲 复试
    经验心得 经验交流 考研故事
    院校导航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其他
    统考科目 心理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历史学考研
    计算机考研 医学考研网 法律硕士 农学
    热门专业 会计学 行政管理 土木建筑 化学 机械 法学
    自动化 新闻传播 人力资源 生物 电气 中文
    管理学 电子通信 国际关系 外语 经济 社保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隐私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设为首页 顶部 全国统一热线:022-58054788,58054799,27056088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4 天津格瑞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旗下网站:[天津考研网]52kaoyan.com上学网]chinakao.cn
    公司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佳怡国际D座底商(天津大学东门斜对过) -办公室地图-行车路线 工商网银在线支付平台,安全快捷!支付宝特约商家,信任标志!考研一站式服务,考研无忧!
    公司总机:022-85681642 客服热线:022-58054788,58054799(7X24小时热线支持)
    法律顾问:王自强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津ICP备0700135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