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通行证 | 客服中心 | 意见建议 | 投放广告
天津考研网 资讯中心-网尽考研信息 考研专卖店-考研资料书籍一站购齐 考研辅导班 BBS社区-便易的交流平台 专业课教材 院校导航-权威院校招生信息 研友俱乐部-享受沟通的乐趣 下载中心-海量考研复习资料 客服中心-解决所有问题 ·2010年天津高校考研大纲
·全国招生院校研招办网址导航
·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国家复试分数线汇总
今天是     考研专业课协议保过,不过全额退款!            天津高校考研专业课服务体系,助力考研!            南开大学法学院2011年考研专业课保过,不过退款            天津高校2011年专业课辅导火热招生中            风雨兼程,你我见证-天津考研网7周年庆有礼相送!        
 
  您现在的位置: 天津考研网 >> 院校 >> 上海 >> 上海交通大学 >> 院系导师 >> 正文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导师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导师简介
责任编辑:fly0619  作者:fly0619  来源:圣才考研网   更新时间:2008-11-12 0:05:25
王安麟,男,1954年8月生,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1987年公派赴日留学攻读学位,先后在日本大阪大学和金泽大学学习和任教,1996年归国。200年4月-2001年3月被聘为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赴日合作研究一年。1996年回国以来,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系主任、工程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机电设计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微电子装备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分别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SCI/EI收录2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2部,参编出版著作2部;申请和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项;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和学术奖励。主要学术成绩:(1)将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的方法应用于机械系统的研究,以突破传统系统解析(自上而下)方法的束缚,提出以自下而上建模,解决非稳定或非均衡系统的复杂机电系统的设计路线,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工程设计领域;并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课程、出版了教材。(2) 在机电一体化设计理论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健壮结构、机电一体化健壮性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多个设计领域。(3) 在多物理场环境下的微结构设计理论方向,率先提出了微结构拓扑自组织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微传感器的微器件设计开创了新的途径。(4)完成了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多功能贴片机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制》,对微电子制造、封装工艺过程的设备共性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研制出贴片机工业样机(WJT-2000),并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的成果鉴定,为我国自主开发高速高精度微电子装备具有技术储备以及示范性科学价值。 目前研究领域包括:长期从事智能设计、机电一体化健壮性设计、微结构设计、工程机械等方向。现在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机电一体化健壮性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结构拓扑自组织设计】等纵向课题4项、国内外企业委托研究项目【汽车电子微连接结构接触力学机理的研究】、【基于液固两相流的搅拌模型和搅拌系统优化设计】等横向课题6项。
王安麟            
1.多物理场条件下的微结构建模与解析2.机械结构/控制一体化健壮性设计方法与理论
王冰            
教授,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工程系,1993年10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0年受聘为正教授,1991任博士生导师,1981~1983年联邦德国Karlsruhe大学访问学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兼职教授。曾任:机械设计与摩擦学研究所所长,机械工程系副主任、机械工程系(学院)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校汽车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质量与机械工程研究所所长,医学假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用内植物工程联合研究所所长。学术任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摩擦学分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关节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领事,假体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美国STLE,SAE成员,清华大学国家摩擦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工业工程与管理》、《机械与电子》、《医用生物力学》、《透析与人工器官》、《中国人工关节杂志》编委。现开设课程:现代机械设计。已毕业研究生及博士后:硕士30名、博士18名、博士后6名。在读研究生及博士后:硕士18名、博士21名、博士后2名。曾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教委(含博士点基金) 3项,部委基金项目6 项,上海市科委基金 3 项,国际合作项目 8项,上海市汽车基金 3项,企业项目 8项。出版著作 20本,其中:2001年《现代机械设计——思想与方法》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2003年《汽车摩擦学专著》获中国优秀科技专著三等奖。2003与学生合作发表论文40篇,其中SCI收录2 篇 EI收录8篇。科研获奖:2000年前曾获得上海市与部级 2等奖2次,3等奖3次,联合国TIPS奖1次。2001年 科研成果:“个性化人工骨关节CAD/CAM技术与临床工程系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3年 科研成果:“中国木薯乙醇燃料全生命周期评估” 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3年 科研成果:“广西木薯酒精全生命周期分析”获中国汽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专利:获实用新型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已公开),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注册登记3项。研究领域:1、人类个体生命质量与机械工程,以现代机械工程理论与技术为手段,以提高人类个体生命质量为宗旨。主要研究方向有:(1)人体力学研究 包括:人体骨关节系统的生物力学仿真、生命体的有限元分析、细胞生长与所受应力之间的关系。置入假体后骨组织的远期生长预测;(2)生物材料与生物制造研究 包括:纳米生物材料、人工活性骨的生物制造、人工器官材料与器官制造;(3)生物摩擦学 包括:天然与人工关节的润滑机理、人工关节的摩擦与磨损、假体界面的微动磨损;(4)假体与生物系统的数字制造 包括:人工关节与人工假体的CAD/CAM技术、远程设计与网络化制造技术、人体生物学系统的仿生与医学假体的创新设计;(5)数字化临床工程系统 包括:光学手术导航系统研发与临床应用、手术机器人研发;该领域至今已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教委重点项目1项,博士点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课题3项,企业与海外合作课题3项。该研究领域现建有校内跨学科的医学假体工程中心,在上海市张江国家高科技园区与二医大合作共建有"医学内植物工程联合研究所",并在同地建立了“上海思爱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专业生产基于CAD/CAM技术的人工关节和人工骨假体,于2003年获得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2、人类群体生命质量与机械工程,以现代机械工程理论与技术为手段,以提高人类群体生命质量为宗旨。主要研究方向有:(1)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包括:机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机械产品绿色设计数据库;(2)再制造理论与技术 包括:汽车回收与再制造技术、基于回收与再制造的汽车设计;(3)舒适性理论与设计 包括:舒适感机理、机电产品的舒适性设计(4)老龄工程与健康工程 包括:针对老人生理缺陷的产品设计、健康信息网络该领域至今已经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Ford专项基金4项,丰田-高日基金3项,上海市汽车工业研究基金2项,机械工业部(原)基金2项,并在上海市科委和经委领导下,与企业共同建成了“上海市汽车回收示范工程”。欢迎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硕士生踊跃报考本所博士研究生,凡考分超过220分的优秀考生,本所资助全额学费。详细情况请见: http://lqme.sjtu.edu.cn/。
王成焘            
1.生命质量与机械工程(人工器官、医工一体化系统)2.生存质量与机械工程(绿色设计、舒适性与健康工程)3.摩擦学(汽车、生物)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工业工程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院長,台湾中国工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台湾元智大学创办人。专著三部,近年在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30多篇。长期从事工业工程、生产力管理、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等工作。是台湾教育部和国科会的资深顾问。
王国明            
1.知识管理与技术管理2.基于知识的系统设计与评价
王丽亚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机电设计与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微电子装备研究中心主任、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智能机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基础研究科技人员特殊津贴获得者。曾获上海市育才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完成及在研的科研项目数十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面上项目“基于主动序列运动模糊图像的机器视觉振动测量” ,“机器视觉定位与测量”,博士点基金项目“复杂机电系统健壮性设计”,上海市创新团体项目“生物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前期研究” ,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项目“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检查机器人”,“高速、高精度轴瓦壁厚在线测量、分选机器人”,以及“视觉多功能全自动智能贴片机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制”, “大功率机械设备软启动技术”, “地铁牵引控制系统SYSBUS32故障分析建模与诊断”, “基于视觉仿形的数控加工技术”, “步进电机波形控制技术”,“先进电源功率平衡与同步控制”,“食品饮料灌装机械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枕包、砖包无菌牛奶自动包装机”等。其中全视觉高速贴片机、无菌牛奶包装机,高速高精度(0.5-1微米)在线测量均为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填补空白。取得了具有创新性成果的基础研究有:基于机器视觉的模糊图像测振研究、生物机器人与自重构机器人研究、步进电机波形控制技术等。在Journal of Intelligent & Robotic System、 Journal of Robotic Systems、SPL of IEEE、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ASME年会、机械工程学报、光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八十多篇。其中SCI /EI收录论文25篇。现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小型机器人, 自重构机器人系统及生物机器人, 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中的视觉定位与检测模式匹配理论,视觉模型,图像分析与处理,亚像素技术及视觉位姿校正实时控制技术,新型传感器原理与技术, 新型多自由度伺服控制机构,高速自动包装机械,高速、高精度运动系统控制原理与技术,医学图像与智能化医疗机械等。主要研究方向:(1)机器视觉的识别、跟踪、定位、检测(2)生物工程中的机器视觉(3)自重构机器人及生物机器人(4)仿生设计及智能控制
王石刚            
1.微电子制造装备关键技术2.仿生设计及智能控制
通信地址: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邮政编码:200030

 
王旭永            
王玉新            
1.机械系统概念设计研究2.三维虚拟创新设计及其自动化
王煜            
1.优化设计2.制造自动化3.微系统封装
翁新华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声与振动研究所(ISVR)获博士学位。是轮轨振动与噪声控制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在轨道弹性支承非线性、多车轮与轨道相互作用、轮轨冲击振动与噪声、轮轨参数激励振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已经被欧洲铁路研究院(ERRI)应用于著名轮轨噪声软件包TWINS (Track-Wheel Interaction Noise Software) 的升级改版中。2000年获得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奖(William Alexander Agnew Meritorious Award/Clarence Noel Goodall Award,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近五年来在国际权威刊物和重要国际专业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其中二十多篇被SCI收录,引用78次(SCI统计至2004年9月17日)。
吴天行            
1.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2.轨道交通环境噪声与车辆噪声控制
谢友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高邮人,1933年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并留校执教。开设过包括“现代设计”等的许多课程。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现代设计与制造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机械工程学报、英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ribology等的编委。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所长,国家教委某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摩擦学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994年5月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谢友柏教授在摩擦学这一涉足广泛知识领域的学科中,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展了简单摩擦学系统上的系统方法,提出了摩擦学(大)系统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构造了理论上的框架和实施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摩擦学的三个公理,并在多个实际系统的摩擦学、动力学设计上,得到重要和丰富的理论及应用成果。面对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在分布式资源环境下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命题,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如设计是制造业的灵魂,现代设计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获取为中心,知识和知识获取是资源依赖的,分布式智力资源环境下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大纲,筹建了教育部现代设计与制造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组织和运行着现代产品设计和研究开发网络。
谢友柏            
1.摩擦学2.(产品)现代设计
通信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学院
邮政编码:200030

 
徐榕            
许敏            
1946年8月生,江苏吴县人。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先进制造工程技术中心执行副主任,国家863计划工艺设计自动化工程实验室主任,教授。上海市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 严隽琪196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81年在该系获硕士学位,1986年在丹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1986年回国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97年起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严隽琪教授主要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工程技术信息系统的集成技术和虚拟制造技术。发表集成化CAPP体系结构研究及应用系统开发,虚拟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等论著五十余篇。1996-1999年两次分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严隽琪            
1.拟实产品开发2.企业管理与信息集成3.工艺设计与生产计划的集成理论
言勇华            
1982年本科毕业后进厂任工程师,先后负责夹具设计、工艺规程制订、机械新产品设计开发等工作。1992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3年9月开始在职攻读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联合培养的机械制造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2月至1997年2月,既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又作为中美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工学院工作、学习和进修,在倪军等教授指导下专门从事数控机床误差实时补偿理论及应用研究。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精密加工与测试、制造装备可靠性工程、数控补偿加工控制、制造过程建模,等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及其它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奖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上海优秀产学研工程项目三等奖、博士学位论文“数控机床误差综合补偿技术及应用”在2001年被评为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近几年来,在国内外杂志和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10余篇被EI收录。
杨建国            
1.精密加工与测试、数控补偿加工2.制造装备自动化及其可靠性3.制造过程与系统的建模技术
男,55岁,196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自动控制及特种设备系,1983-1986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机器人研究所从事机器人学及基于传感器的控制系统的研究,1986-1995年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从事移动机器人及机器人总体设计研究,任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型号总设计师,机器人工程部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1995年调到上海交通大学,现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杨汝清            
1.机器人学及移动机器人2.机电控制及智能控制工程3.机电系统总体设计技术
联系电话:62932680
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62年获波兰格旦斯克工业技术大学技术科学博士,1994年人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机械于运输工程部主任,工程院主席成员,目前担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等职。1999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名誉院长。长期从事气轮机叶片研究和柴油机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获多项省部委奖,1997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就奖和国家科学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姚福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1.机械设计CAD
姚振强教授,1962年出生;1982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2-1986在企业研究所任产品研发工程师;1989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英国WARWICK 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联合培养工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上海交通大学工作,1997年8月晋升教授,1999年1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生导师、学科方向负责人;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复杂装备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设计与并行工程;(2)生产系统与制造过程的建模、仿真与优化;(3)数控制造与装备数字化技术;(4)激光精密加工与处理技术。先后完成的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六五”新能源攻关项目“风力发电机组研制”、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铁路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敏捷制造的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人工关节假体的数字化设计与数控制造”、“微型轴承的微摩擦性能测试与评定”,国家“十五863”项目“中档数控系统产业化支撑技术及应用”,上海汽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轿车密封件多工位全自动加工生产线技术及系统研制”,上海市科委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1997年度获上海市科委“科技启明星”称号,2001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03年获中国汽车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个体化假体CAD/CAM技术与计算机辅助临床工程系统”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机械工程学报》、《J.M.P.T》、《Wear》、《Sensors and Actuators》、《Tribology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九十余篇,被SCI/EI 收录十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公开发明专利2项。主编出版《敏捷制造》、《汽车摩擦学》专著2本。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常务理事、上海系统仿真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机械工程学报》董事会董事。近五年来,共指导博士后2名;指导博士留学生1名;指导博士生9名(已获得博士学位4名)、硕士生15名(已获得硕士学位9名)、工程硕士5名(已获工程硕士学位)。目前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包括:(1)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现代集装箱物流与装备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船舶板材数控热应力成型技术和装备”;(3)国家863高速磁浮交通技术重大专项课题“车辆及夹层结构的设计研究”等。欢迎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同学报考研究生,加入科技攻关与知识创新研究的团队行列。
姚振强            
1.精密制造与过程自动化2.制造系统的建模、仿真与优化3.数控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
叶飞帆,男,汉族,1957年8月出生,198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宁波大学生产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制造系统工程,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
叶飞帆            
1.虚拟企业及其相关供应链研究
通信地址:宁波市宁波大学7信箱
邮政编码:315211

1961年出生。分别于1982年和1987年于吉林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1992年留校任教。1992年由国家教委选派赴英国留学,1996年于英国利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至2000年在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做访问教授。2004年2月至2004年5月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和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汽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车辆振动与控制、车辆悬架系统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车辆制动系统控制、智能车辆等方面的研究。负责完成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有关课题多项,获吉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悬架专业委员会理事。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研究论文七十余篇。《汽车工程手册》参编,《车辆动力学及其控制》合著作者,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汽车系统动力学》主编。 目前正在负责研究的项目包括总装备部 “十五” 预先研究课题、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五项。 研究方向:1.车辆动力学,2.车辆控制系统研究
喻凡            
1.车辆动力学2.车辆控制系统研究3.汽车NVH研究
1975年获美国普度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系主任,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曾在MIT和伊利诺伊思大学任教,也在DEC公司和XEROX公司任高级经理。CIRP会员,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主编和参编四部著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一项美国专利,许多项目来自国际著名公司和香港政府,在研项目11项计2200万美元,完成项目22项计1600万美元
曾明哲            
1.生产与服务系统(现代资源组织模式、生产计划与控制、制造战略管理、工程经济)2.业务智能与决策支持
张建武,男,1954年12月生,1984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7年11月至1989年3月在英国萨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进修,1989年4月至1992年8月前往德国,在鲁尔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从事计算数学和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留德期间因工作出色,荣获1991至1992年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1992年9月回国返校任教,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工程研究所所长。目前研究领域包括: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电动汽车与电子控制技术,特种车辆与物流系统,车身与车架结构工程,以及新型传动技术等。目前主持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QR纯电动轿车,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上海磁浮轨道巡检车研制,上汽工业科技发展基金项目SWB6125低地板城市客车关键技术研究,中港航空设备公司项目SZG4032货邮牵引车研制等5项;近年来分别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被SCI,SCIE和EI收录的论文40余篇。
张建武            
1.汽车系统动力学2.汽车电子技术
通信地址:上海交通大学机械楼407室
邮政编码:200030

 
张秋英            
教授,男,1963年出生,东北大学工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系博士后。“上海研究生教育”、“金属成形工艺”编委。获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三十余篇。
张卫刚            
1.车身覆盖件成形理论及工艺 2.金属塑性成形仿真 3.金属板材的温热成形
通信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邮政编码:200030
赵波: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磨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河南省杰出人才,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议组成员,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编委。9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专业获博士学位,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曾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访问与合作研究。近五年在《兵工学报》、《J.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等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EI收录43余篇次。 研究工作涉及硬脆材料加工理论与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理论与工艺,特种加工理论与技术等方面。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3项,企业产业化项目2项,其余项目2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2等奖2项,3等奖1项。出版专著教材4部。
赵波            
1.精密超精密加工理论与表面工程
通信地址: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454000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现任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所长,振动、 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上海市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振动工程学报编委。 研究领域:振动分析、转子动力学和旋转机械故障诊断。 主持或参加振动分析、减振降噪和故障诊断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纪委科技攻关项目及其他项目20余项。安静型齿轮传动降噪技术研究于96年11月获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奖者,获周培源HP奖用金98年度人才培养二等奖,2001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 “旋转机械转轴裂纹诊断方法和专家系统的研究”等论文近70篇。
赵玫            
1.振动、冲击分析与控制
通信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200030

1989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被评为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科研方向:特种加工技术,基于特种加工的微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1987年1月至1988年11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做“外国人博士研究员”。1996年5月至1998年5月在美国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做访问教授。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特种加工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日本精密工学会会员。赵万生教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先进制造技术重点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基金、宝钢委托的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微细特种加工、开放式体系结构的特种加工数控系统、微型电火花加工装置、镜面电火花加工、分层式电火花铣削加工、电火花加工智能控制、电火花轧辊毛化技术、多轴联动复杂曲面电火花加工技术、微细特种加工平台等研究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培养博士研究生63人,其中38人已获博士学位。培养硕士研究生51人,已获硕士学位43人。90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教委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98年被评为航天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基金”资助。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航天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等称号。近五年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7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教材4本。
赵万生            
1.特种加工技术2.基于特种加工的微制造技术3.基于Linux的开放式特种加工数控系统
通信地址: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动力学院
邮政编码:200030

赵言正,男,1965年3月生,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副所长。1988-200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工作,期间曾赴日本国宫崎大学留学。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四项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课题、两项黑龙江省攻关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96年),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95、97年)、二等奖一项(200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机器人技术,研制成功壁面爬行遥控检查机器人、喷砂喷漆履带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锅炉水冷壁排管清扫检测爬壁机器人、壁面清洗爬壁机器人、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仿真平台、空间太阳电池自动封装机器人系统等。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其中四检收录7篇。2000年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报国奖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特种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微小型仿生机器人及控制
赵言正            
1.特种机器人2.仿生机器人3.微小型机器人及控制
钟志华            
1.薄板塑性成型2.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
周海亭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系主任、机械工程设计及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电梯分会主任、国家电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际电梯工程师协会会员,中国电梯协会安全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电梯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特种设备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电梯检测中心(国家认证实验室)主任,编著电梯、自动扶梯书两本,发表有关论文40多篇,主编有关电梯标准三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承担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成果鉴定四项。
朱昌明            
1.机电系统测控与智能化技术2.复杂结构系统的仿真技术3.物流装备技术
等诸多导师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
  • 上一条信息:

  • 下一条信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信息搜索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 门 TOP 10
        推 荐 TOP 10
        相关信息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李明良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课
    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电子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导师介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导师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药物化学专业导师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导师简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隐私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设为首页 顶部 全国统一热线:022-58054788,58054799,89761570,89761734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1 天津格瑞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旗下网站:[天津考研网]52kaoyan.com易考网]chinakao.cn
    公司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佳怡国际D-2-808(天津大学东门斜对过) -办公室地图-行车路线 工商局营业执照注册号:1201011009852,点击查询!网银在线支付平台,安全快捷!支付宝特约商家,信任标志!考研一站式服务,考研无忧!
    公司总机:022-27056088,85681642 客服热线:022-58054788,58054799(7X24小时热线支持)
    法律顾问:王自强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津ICP备05008509号